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教育新论】努力构建体教融合的学前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并指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再次强调了体教融合的概念,并指出体教融合的核心是要重视体育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体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重要抓手;二是,只有体教融合才能实现全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竞技体育高效发展的重要任务。

但是,当前体教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围绕“小学-中学-大学”的框架,忽视了学前阶段的基础作用。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强国必先强神,强神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3-6岁是个体身心发展关键期,对幼儿体育的价值低估必然会对落实体教融合政策以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学前的体教融合是不完整的,没有体教融合的学前教育是不够科学的,将体教融合延伸到学前阶段刻不容缓。本文将对学前阶段体教融合的价值、落实体教融合的瓶颈及其突破策略进行分析。

幼儿阶段体教融合的价值

幼儿阶段是体教融合体系的起步点,也是确保体教融合体系完整的关键环节,关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健康的提升和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首先,体教融合覆盖学前阶段,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当前体教融合的推进有两个重点,一是遵循基础教育的公平优先和全民普及原则发展大众体育;二是遵循精英教育的效率优先和因材施教的规律发展竞技体育。教育部体卫艺司提出确保每位在校学生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这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公平原则;从众多体育技能掌握者中遴选出优秀运动员,加以更专业的训练和培养,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精英,则是遵循了效率优先的人才培养规律。现行“小-中-大”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小学阶段作为竞技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基础,通过对低龄群体的体育普及,将具有天赋的竞技体育人才层层向上推送,为高校体育进行人才补给,最终由高校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路径。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幼儿阶段是发现一个人运动天赋的重要时期,体教融合向低龄段衍生,将幼儿阶段纳入竞技体育人才储备金字塔,有利于竞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以及整个人才培养链条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体教融合覆盖学前阶段是全面健康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幼儿阶段体质健康关乎个体未来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关乎全民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最近一次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从1990年至今的20多年,少儿体质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与2000年相比,少儿肥胖率增长近 50%;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我国幼儿动作发展不协调,比率高达42%。幼儿的协调性、速度、力量、灵活性、平衡性等基本运动能力的缺乏在发展后期是难以弥补的。中国人体质健康的发展应该从娃娃抓起,从教育入口开始抓起。

最后,体教融合覆盖学前阶段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教融合的出发点就是将体育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来自体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生理学的跨学科研究已证实体育具有跨领域的育人功能:

一方面,体育可以促学育智。20世纪以来,心理学及脑科学发现体育和个体智力、注意、记忆及学业成绩都有密切关联,这一点在幼儿期尤为显著。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充分的肢体动作将内化为幼儿的思维过程,幼儿阶段的体育和动作发展对个体未来的认知能力具有长效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体育可以启德健心。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运动过程中个体抒发情感,调节压力;释放个性,表达自我;协调人际关系,发展集体意识;培养坚持、团结、诚信、友善的个人品质,并实现信念和价值观的代际传递。幼儿处于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关键期,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体育运动来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

幼儿阶段体教融合的瓶颈和突破策略

尽管幼儿阶段体教融合具有重要价值,但实施体教融合面临一系列瓶颈,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突破。

实施体教融合全学段覆盖,突破意识和政策瓶颈

姚明认为,体教融合最大的挑战还在意识层面。一方面,当前体教融合工作对幼儿阶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幼儿阶段缺位;另一方面,幼儿教育中也没有给与体育教育足够的重视,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对幼儿体育的价值、特点和方式认识不足,理念上存在重智、重艺、轻体的倾向,使得幼儿活动时间往往不够,运动负荷不足,幼儿体育教育中缺乏标准,没有相应的标准化评价。

幼儿阶段体教融合首先需要提升意识,疏通政策。首先,要强调幼儿阶段在体教融合中的重要价值,从政策上明确体教融合的全学段覆盖,明确学前阶段在体教融合中的起点位置。其次,强调体教融合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在幼儿教育中树立体教融合和健康第一的理念,营造体教融合的生态,呼唤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指南性文件,以指导和规范幼儿园体教融合的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

建构研究和教育体系,突破智力和人才瓶颈

体教融合的落实和促进需要建立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教育课程等一系列智力支持。目前幼儿阶段体教融合的智力体系不完整。从理论研究层面,不同学科各自为政,学科之间的对话比较分散,没有整合。从教学体系来说,尚缺乏适宜和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师控制往往过多,幼儿体育师资短缺问题较突出,幼儿体育教师培养无渠道,体育学和教育学都不培养幼儿体育教师,机构派师现象较普遍,课程效果难以客观评估。

推进幼儿阶段体教融合,亟待建立相应的智力体系。首先,体教融合需要进行扎实深入的基础研究,突破表层经验的局限,发现幼儿体教融合的核心影响因素和内在规律。这需要突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对话,融合来自体育、教育、心理和卫生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幼儿体教融合理论体系。其次,体教融合需要对一线教学中的课程方案和教师培养进行探索和完善。“体教融合”事实上是对体育育人模式的探索,需要打破原有框架,对现有课程进行深刻改革,充分给体育课程赋能,打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多样、动态、适宜的体育课程,释放体育的健身、健心、育德、促学等多元教育功能。

推进家校社全域育人,突破资源瓶颈

体育和教育融合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实需要场地、器械、教师等一系列资源,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发展正面临资源不足的窘境。突破资源瓶颈,需要充分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实现全域育人。

首先,幼儿阶段体教融合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家庭对幼儿体育的重视和引导对幼儿阶段体育素质的发展具有基础影响。因此,要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和参与幼儿体育运动,培养幼儿体育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其次,幼儿园是学前阶段体教融合的主体和主阵地。幼儿园要通过教学和课程改革,发展适宜的课程及活动,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发展,并充分利用体育的多重育人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还应通过家园共育,普及和引导家庭体育运动的观念、知识和方法。

最后,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有效规范社会机构的行为。充分利用社区、体育场馆及第三方教育机构的场地、器械等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组织在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弥补当前智力资源的不足。

综上,幼儿阶段体教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幼儿阶段实施体教融合亟待突破意识和政策、智力与人才以及一系列资源瓶颈。

作者:何文义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黄翯青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体教融合   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