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型举国科技体制引领战疫科学解析

【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赢得最终胜利,必须继续发挥新型举国科技体制的作用。在厘清其内涵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其优势,不断转化其效能,指导防控实践、化解防控风险、引领防控突破,为疫情防控赢得主动权,为人民生命筑牢安全线,不断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  疫情  防控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数月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防控疫情的斗争包含着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一条是科研和物资生产,科技就属于第二条战线。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并继续打赢这场生命保卫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发挥新型举国科技体制的优势,筑起了牢固的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强基固本:厘清体制内涵提供防控遵循

本质特征:新型举国科技体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型举国科技体制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亲自指挥、全盘部署,提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为防控疫情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利的政策、创造优良的环境,领导科研战线及其工作者积极投身这场“战疫”,例如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组织专家不断更新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全国的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级党组织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发挥科研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科研人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科技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

基本原则:新型举国科技体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在疫情发生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科研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准则,目标就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运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救治,人民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疑似病例监测排查,紧紧依靠人民主动配合,早发现、早治疗,打赢抗疫阻击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科技战线的党员干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前线,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新型举国科技体制的防控成效检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得到了确立。

核心要义:新型举国科技体制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科技创新能力的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意义重大。第一,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关注国家重大需求、抓住经济主战场,不断巩固基础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不断发展重点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牢牢掌握技术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在国家和人民面临新冠肺炎威胁的时候,科研工作者快速行动,着力攻关新病毒。第二,必须集中力量、协同并进,推动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网络,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就在疫情发生后,科技部与国家卫健委、中科院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合作,汇集全国科研智慧,多方并举,为救治提供科技保障。第三,必须研判科技突破方向,破解科技发展难题,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根据疫情防控的突破口,在病毒溯源、药物筛选、救治手段和疫苗研发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

战略协调:新型举国科技体制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新型举国科技体制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必须处理好科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等的导向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例如疫情防治中,积极发挥企业的作用,“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达产、多种方式扩大产能和增加产量”,其中技术革新的作用不可忽视。另一方面,要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做好科技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统筹和衔接,各方力量得以快速整合,不计成本地投入科研创新,相关的科学技术攻关工作很快就取得了卓越成就,为科技创新创造公平、开放、透明的良好生态,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凝魂聚气:运用体制优势破解防控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一场大考,中国发挥了新型举国科技体制的优势,勇于破解这道世界性的难题,在疫情防控中实现突破、取得胜利,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和中国智慧。

彰显中国力量,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积极协调多个部门给予疫情相关科技研发团队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使研发工作速度不断加快;拓宽了社会参与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投身疫情抗击,提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各展所长,跨学科、跨领域进行重大科研的协同攻关,有结构有体系地对抗问题和风险,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了群众凝聚力,通过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及时普及科学的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

弘扬中国精神,全力以赴救死扶伤。第一,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科研人员义无反顾投入疫情战场,保护祖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第二,发扬了牺牲奉献精神。心系天下,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先,以自身利益为后。科研人员面对危险,日夜奋战,舍生忘死。第三,发扬了不畏艰险精神。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垮过。面对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明知有巨大风险,但科研工作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冲在前边,奋不顾身,愈挫愈勇。钟南山以84岁的高龄,亲赴湖北重症区,带领团队科研攻关,普及专业知识,被称为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这种深层次的精神动力,成为此次战胜疫情的精神能量。

展示中国效率,争分夺秒闻令必动。在场地建设上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10天内建成,在36小时内完成5G信号覆盖,有联想集团提供的2000多台计算机设备和专业IT服务团队,有TCL电子提供的全部公共LCD显示屏、小米提供的平板电脑、卫宁健康提供的互联网医院云平台以及紫光、烽火通信、奇安信提供的网络及安全设备,成就的背后,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是众多人的努力;在医疗救治方面,不到一周时间确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病毒毒株,构建动物模型,追溯病毒源头、研究传播途径,全球共享数据,不仅为中国、也为全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贡献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疫情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为了应对疫情,解决全人类面对的生命威胁,新型举国科技体制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同有关国家积极沟通情况,无私分享中国的防疫经验,为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提供了范本和借鉴;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建立向所有国家开放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在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与世卫组织和全球各地的专家合作,共同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特性。

引领突破:发挥体制效能应对防控挑战

立足全局准确识变,进行统筹性防控。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科技突击战。首先,加大人力投入,通过改革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不断发现、培养、激励、吸引“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进入科研队伍,打造高质量的疾控队伍,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其次,保障资源充分,加大政府财政对科研的支持,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抓好科研经费管理,不算经济收益账,只算人民健康账,“支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最后,统筹各方面的科研力量,“科技、卫健等12个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提高体系化对抗疫情的能力和水平。

把握关键主动求变,实行科学性防控。“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战胜疫情的关键,就是实行科学的防控,强化重大疫情防控科技支撑。第一,加大科研支撑力度,制定系统有效的防控指南,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救治病人,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第二,加强科学管控力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民航、铁路、公路系统、电信运营商等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第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破除体制障碍,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将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效衔接,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运的疫情的防控中来。

突出重点有效应变,推进常态化防控。一要把握疫情常态化,要做好疫情持续较长时间的准备,不能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把各项防控措施常态化,形成防控长效机制,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形势,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二要适应疫情常态化,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排查防控漏洞,补齐防控短板,巩固防控重点,落实防控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使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推进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三要引领疫情常态化,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在强化群众的自我防护和管理意识的同时,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复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恢复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保障积极适变,坚持法治化防控。“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一要不断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代表的有关法律法规,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专利法等,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科技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做到疫情防控的科技进步有法可依。二要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工作,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科研院校、科研人员等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做到疫情防控的科技创新和应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三要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科技指导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在科技防范化解疫情风险的过程中提高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水平,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作者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理孔特通电话》,《人民日报》,2020年3月17日。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闭幕》,《人民日报》,2020年5月29日。

③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求是》,2020年第5期。

责编/赵博艺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