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方位破解基层干部话语权困境

【摘要】由于自身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干部话语表达受限,存在不会说、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困境。究其根源,基层干部自身能力不足、制度不完善、渠道太单一、上级领导的不良影响等都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基层干部话语权,应从提升身份认同、拓展话语能力和渠道、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强民主建设等方面为基层干部“说真话”提供保障。

【关键词】基层干部  话语权  基层民主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湘西女教师李田田发文反映基层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事件发生后,当地县教育局要求她连夜进城接受约谈,试图掩盖问题,幸好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和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让此事“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事件不过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些基层干部面临的普遍问题——话语权困境。

基层干部是可以通过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自己的合理意见建议的,很多基层干部也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失声”表现:其一不会说: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自身原因,或因表达能力不足,或因眼界有限,或因主观意识不足,造成不会说;其二不敢说:迫于外在压力,或领导暗示,或局部职场规则限制,有问题只能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甚至压根不敢说;其三不愿说:一些地方官员不分青红皂白,坚持“有事即有责”的原则,刻意加大对基层问责的程度和范围,与南京彭宇案中“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的情况如出一辙,使得基层干部丧失了应有的原则立场,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内心不愿说;其四不能说:基层干部话语渠道极为狭窄单一,受制于上级有形无形的影响,不少问题和想法不能“坦诚布公”直接反映,造成不能说。这不仅影响基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更不利于政策的落实,还损害了上下级关系、党群关系,削弱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基层干部话语权困境成因分析

基层干部话语权困境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层干部自身因素、制度的不完善因素以及外界不良影响因素。

基层干部自身因素。客观来讲,基层干部话语层次水平较低,这并非贬低基层干部,现实中,很多有相当理论水平特别是有文字水平的基层干部多被上级部门通过借调、提拔的方式调走,加上因为工作关系,一些基层干部所思考问题只限于本区域,限制了话语内容和表达形式。而最关键的主观意识方面,部分基层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因为顾虑奖惩、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晋升、调动等个人利益得失,不能将改进工作和为群众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从而不能实事求是地发表言论和意见。

基层话语制度的不完善。对基层干部而言,话语权实现的核心就在于“权”。当前基层干部存在权责失衡问题,特别是来自上层的指示和压力,使基层干部陷入“上级的意思不管对错都要执行”的两难境地。基层干部话语表达更多要顺从上级领导的意思,而且正规渠道都要经过上级领导,在有形或者无形的影响下,有些想法和看法就不能轻易表达。而且部分上级领导极少实质性咨询和听取基层干部的想法和呼声,甚至见面的机会都极少,对基层干部的意见缺乏实质性的重视,更多是以工作“结果”衡量干部的一切,阻塞了交流渠道。虽然有报纸、期刊、微博、朋友圈等媒体,但基层干部并不能充分利用,使得大量鲜活的基层材料被淹没。

部分上级领导的不良影响。由于传统官僚式权力观的影响,个别领导在尊重组织、尊重上级等幌子的掩盖下,行专权之事,造成实践中因种种限制,很多时候基层干部不敢也不愿“得罪”领导。由于相关的监督约束缺失,直接领导和单位“一把手”在单位考核、评价、奖惩、晋升、调动等方面拥有很大话语权,这便为一些被不良风气侵染的干部搞“一言堂”提供了依仗。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上级领导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盛行,也催生了不讲原则、不讲真话、媚上欺下等不正之风。

提升基层干部话语权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倾听干部心声就需要提升基层干部的话语权,这不仅是有利于上级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改进工作,也能使广大基层干部的想法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感。突破基层干部话语权困境,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提升基层干部身份认同,增强其责任意识。身份认同一般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在互动中接受并主动融入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其集中体现回答“我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这三个问题。干部话语权首先要解决身份认同问题,避免出现“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雷人语句,这也反映其身份定位不清的问题。基层干部作为为人民服务、代表党落实政策的干部,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党代表人民的利益,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得到实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一些基层干部身份认同意识不足是制度不完善,尤其是考核机制不健全形成的误导结果,要改变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深化改革,让基层干部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同时在工作中形成对基层干部的尊重,使其切实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摆脱原有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的状态。基层干部也要加强学习教育提升自身思想境界,认清并摆正自己的身份,多想着为群众雪中送炭,别总想着为自己锦上添花。这样才能在话语中培养出“愿说真话”和“敢说真话”的权力表达意识,为解决基层干部话语权中“为谁说”问题迈出关键一步。

拓展基层干部的话语能力与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提升基层干部自身能力和素养是影响其话语权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过相关教育和学习机制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字写作水平,保证在话语表达时能够完整准确说明问题和观点,解决话语权中“怎么说”和“说得好”的问题,这是当前约束基层干部话语权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利用好网络平台,积极拓展话语表达渠道。这样一方面扩大自身所在区域的宣传,解决了“哪里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人才,避免了“高手在民间”而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完善基层干部考核机制。基层选人用人重在考核,这是选用干部的重要导向。而当前由于上级干部的权力过大,使得考核的效果大为削弱,不仅难免出现选人用人问题,而且容易出现选拔出来的干部有“唯上轻下”的倾向,从而不利于基层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基层干部考核机制应当避免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上级的考察意见、干部自身的表现、群众的客观评价等因素。特别是要将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避免“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不良因素影响。同时与诚信相结合,刹住诬告、造谣等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风气。这样才能为基层干部提供“敢说真话”的底气,有效提升基层干部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的程度与基层干部话语权的提升密切相关。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日益重要,这不仅要在制度上完善,更要以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为平台和样板,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建设的范围。同时提升基层民主意识,树立科学的民主观。既要落实“顶层设计”的精神,又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营造提升基层干部话语权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实现从“要我说”向“我要说”的积极过渡。

(作者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课题;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提升基层干部话语权实现途径研究”(课题编号:hsyx2019-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朱婷:《让“李田田”们大胆说话》,《人民政协报》,2019年10月24日。

责编/谷漩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