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关爱之“光”照亮特殊儿童

【摘要】办好特殊教育,关注特殊儿童成长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结。特殊儿童家长改变认知,在接纳和参与中加强专业能力文化素养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改革教育教学,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更好促进学生成人成事;社会用心传递温暖,更好接纳包容。展望特殊儿童发展,合理运用逆向思维视角解读特殊儿童,有助于其潜能充分挖掘,更好地促进他们价值提升,进而缓解家庭压力,推动国家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潜能挖掘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前,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两千余所,学生类型及人数不断增长,师资力量逐步提升。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特殊教育在探索中前行,多元的办学模式、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联结的多方支持等,都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成长平台,实现了“差异值得尊重、生命值得期待”的理念,使得越来越多的特殊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

家庭是特殊儿童迎来的第一缕“光”

儿童从出生到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及教育,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殊儿童更是如此。为了回避异样眼光,他们更愿意或者不得不选择家庭教育,为此家长需要经受巨大的挑战和考验。由于对孩子问题的认知度不够,有些家长对特殊儿童采取消极的教育态度,往往不愿带孩子走出家门,面对社会与人交际,同时难以提供专业的关爱、陪伴及教育。这在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无疑会对孩子的社会适应力产生叠加影响,同时有悖于特殊儿童享有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原则,最终造成育人价值上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及社会团体支持的增多,整个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更加关注。在主观认识上,家长的认知度、接纳度及参与度逐步增强,更多的特殊儿童家长愿意放下心理戒备,积极主动交流探讨、分享经验,共同学习和成长。在客观行动中,家长们加强了对孩子的干预及训练,如通过家校合作学习科学的干预训练模式方法,主动参加专业培训与多元化的指导讲座,更多获取与自家孩子相对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甚至医学康复学等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寻求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双向提升。与此同时,建议家长们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人交往互动,一方面更好地适应生活,另一方面创造性地挖掘孩子的潜能,以此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认识,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主动寻求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减轻家庭压力,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学校需要发挥特殊儿童成长的“风帆”作用

近年来遵循国家新时代“办好特殊教育”的指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现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及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特殊教育探索前行的道路上,学校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应更加关注学生发展,重视育人价值。考虑到特殊教育儿童个体差异的先决条件,特殊教育学校正在积极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教学评价得到长足发展。学校在教学上努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共进,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并行,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在实践中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课程上深化生活技能学习,以此增强特殊学生群体的社会适应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调整相应的课程设置,采用多领域结合、多视角干预的手段,保障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进行心理疏导、康复训练,以及职业训练和就业指导,切实促进他们当下和未来发展;在教学研究上,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入手,遵循身心发展规律,调整教学,精心培育教学工作中细心钻研的师资团队。评价方式趋向多元,不再单纯以成绩结果为考核标准,而是在明晰学生差异特点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变化过程,动态中真实全面评价,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成人成事,融入社会。

社会需要为特殊儿童提供温暖港湾

在国家政策保障下,我国特殊教育体制更加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能够做到普特结合,更好地践行融合教育的发展理念。特殊学校的功能得以延伸,从学前教育贯穿到后期的职业训练和就业指导,以期实现终身教育。对教师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准则,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共享特殊教育发展经验。同时,党和国家在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上不断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支出及生均经费也呈上升趋势。此外,国家还通过提高特殊学生的资助水平和实施残疾人康复项目来保障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做到让每个特殊儿童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关注特殊儿童的组织和团体也越来越多,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走进孩子的生活,用心传递温暖。社会媒体积极做一些宣传,使广大人民客观真实地了解特殊儿童,促进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倡导更多人加入到关爱特殊儿童的群体中去,使特殊儿童们更好地在社会立足,共享现代化美好生活。

特殊儿童发展需要全社会转变视角加强关爱

特殊儿童更好的成长,特殊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支持,也更需要我们在资源整合中以逆向思维视角展望特殊儿童发展。特殊儿童的差异特征相较于普通人更加明显。面对此类群体,家长需要在认识和行动中不断改变自我认知,从遮遮掩掩做到坦然面对,从缺陷补偿到挖掘潜能。学校在“办好特殊教育”政策的指示下探索前行,切实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成人成事的终身教育,在家庭、社会中要起到积极的联结作用。家校可以采用专业老师送教上门的方式,与家庭社会合作,多领域多视角联动发展。当前国家更加注重融合教育,缺陷补偿与潜能挖掘并举,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自身价值,帮助其更好地劳动就业,融入社会。

以逆向思维视角解读特殊儿童,他们就可以不被定义为社会能力的缺失,而是具有别样潜质的儿童。特殊儿童是需要引导特长发展的儿童。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开发特殊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教师深入关注并挖掘特殊儿童的个体优势,对其拔高训练,对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最大化激发潜能。学校、社会组织要给予特殊群体以关爱,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展示才艺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知识与生活技能养成中能最终找到自身独一无二的特质,增强自信、全面发展。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教师利用每个特殊儿童不同的优势,因材施教,可以使孩子获得个性能力的持续发展。诸如采用角色扮演这样的活动,将每位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与相关职业匹配,以此增强孩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可能性。这类活动有利于特殊群体在体验过程中满足相应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寻找到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就业机会创造条件,也有利于进一步扫除社会上对他们的歧视和误解,赢得接纳和尊重。

逆向思维视角下的潜能挖掘,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思路。无论是个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相信他们不仅是具有独特个人特征的个体,同时也是拥有不一样潜质的群体,在给予更多鼓励和尊重的前提下,应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探索路径和展示平台。期待特殊儿童在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下,在多元思维引导下,其自身价值得到创造性飞跃,同时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发展中走向高质。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①朴永馨:《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现代特殊教育》,2008年第12期。

②雷江华:《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特殊教育重要进展与未来展望》,《现代特殊教育》,2019年第23期。

责编/赵博艺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