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高效资源配置体系铸就战“疫”之基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蔓延给国家治理带来了挑战,也给有限的应急资源储备造成了压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强抗疫前线的物资保障,是化解风险和战胜疫情的重要基础。资源的集中统筹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分析资源高效配置的背景和过程,能够总结中国经验,为公共危机的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资源配置 疫情防控 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国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冲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资源的高效配置至关重要。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源供给才能解决关键问题。疫情的发生带来了大规模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采购、生产、运输、调配等均是党和政府面临的现实难题。战胜疫情就意味着要与时间赛跑,要让疫情防控的后勤补给线保持畅通,使资源高效运转起来,满足一线防疫人员的需求。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实现政企协同、优化配置、统筹调配和科技赋能,通过资源的集中统一分配,增强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缩短资源从后方到前线的运输时间,在产能不断恢复的背景下保质保量完成物资供应任务,铸就战“疫”之基。

高效资源配置展示中国速度

政企协同加速抗疫物资生产。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严重威胁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这种危机的公共性和破坏性表明,在疫情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疫情防控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相关企业的配合。为了及时控制疫情,减少其传播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联动至关重要。尽管二者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差别,但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是二者共同的目标。

在疫情防控中,政府和企业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政府掌握了财政资源和信息资源,具备宏观调控能力,能够通过行政命令层层调配资源。而企业则具备生产防疫物资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能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政企协同有助于整合二者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为了确保抗疫物资的加速生产,工信部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组长单位,从1月下旬开始就组织企业、协会和专家召开交流会,采用发函、电话、视频、派驻企业特派员和现场协调等多种方式,积极与企业代表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抗疫物资生产情况,推动25个省市、31家重点企业以及2000多家配套零部件企业按时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医疗设备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优化配置确保生活资料供应。疫情导致群众基本生活资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从供给来看,大量物资生产企业的停工停产导致生活资料的供应量减少,严格的交通管制进一步限制了大规模的生活资料运输和配送,物资供应不足。从需求来看,疫情的蔓延导致蔬菜和粮食的恐慌性抢购,而居家隔离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耗速度又非常快,导致需求猛增。

为了实现生活物资的优化配置,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牵头成立的生活物资保障组利用价格机制,对疫区批发市场和超市的物资供应情况和价格进行监测,及时报告其中存在的供给短缺现象,做到早发现、早行动。一旦发现货物空缺,指导相关门店及时补货。同时,建立了九省联保联供机制,及时排查各地企业库存情况和物资需求,协助做好跨地区物流运输工作,解决运输受阻的难题,加强对蔬菜、肉类和粮油等生活必须品的供应保障。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监督和指导生产生活必需品的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各地政府储备情况重点生产急缺物资,增强物资供应的计划性,并开辟运输物资的绿色通道,确保所需生活资料能得到及时供应。抗疫物资和生活资料两手抓,既保障了疫区防疫物资充足,又稳定了居民的抗疫信心和决心,这和对生活资料的优化配置是分不开的。

统筹调配实现攻坚克难。资源的统筹调配有助于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疫情发生后,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起高效的统一领导指挥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家卫健委牵头建立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自上而下的统筹调配能够实现跨部门协调,确保防疫物资的统一发放和统一管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将其送到抗疫一线。在实际工作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根据武汉疫情防控需求,对医用防护服和N95口罩等物资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其中协调发往湖北省的医疗物资全部交由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指挥部统一发放。物资接收情况和使用情况均设有相应台账,以确保资源合理发放。

除防疫物资外,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也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抗疫工作的压力。中央指导组陆续从全国抽调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统筹调配各种防疫物资,努力提升救治效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管理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3月8日,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驰援湖北,其中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达到1.9万。这些医疗队伍的补充能够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坚实的人员保障,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

科技赋能强化资源保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时代热潮。而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科技赋能也为供需双方的对接提供了保障。线上平台的利用实现了信息的集中发布和资源整合,网络因其虚拟性和跨时空性不受疫情影响,能够帮助各物资需求单位与生产单位进行点对点无缝对接,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调度。通过建立防疫物资保障平台,提供信息查询、爱心捐助和订单结算等服务,为政府监管部门、物流运输单位、物资需求方和生产企业创造线上对话机会,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协同。

2月21日,为了加速解决防疫物资生产中的缺口问题,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需对接服务专区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其中设有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模块,可查看需求或供给单位的名称、要求、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信息,也可以在注册后按照要求发布需求或供给信息,供需双方可通过搜索进行匹配,寻找到合适的对接单位。该服务专区的建立有助于解决物资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原材料短缺问题,减少生产中的阻力,确保原材料尽快投入生产和产品及时进入市场。疫情对于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智慧施策为复产复工和疫情防控的协同带来巨大契机。疫情发展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为新消费形态的培育和新的经济业态转型创造了契机。在发挥既有创新平台的优势上,大数据和“互联网+”为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的资源保障均衡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效资源配置的中国方案

统筹优化:毕其功于一役。高效的资源配置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统筹优化是高效资源配置的基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靠党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来集中调配资源,形成组织化的疫情防控体系。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要求资源配置必须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实现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了有效避免地方各自为政和部门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必须坚持以党中央为核心,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抗击疫情所需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统一调配,最大程度整合全国资源,通过统一指挥调度向疫区提供防疫资源,让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资源的统筹优化有助于增强资源配置的计划性和权威性,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统一指挥。中央指导组通过对防疫物资进行统一调度,避免资源的盲目流动,实现物资的对口支援。一旦发生紧急的疫情,负责物资保障的部门能够及时从全国资源富余的地方抽调所需物资,加强供需匹配,确保对物资生产、运输和分配的严格管理,以便将稀缺物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对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地区,集全国之力向其输送医护人员和防护用品,保障其物资的充足供应,抓住了疫情防控的重点,遏制住了病毒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对取得防疫斗争的早日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协同治理: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公共危机的治理需要动员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而疫情的发展则为不同部门开展合作提供了契机。就单一主体来看,政府由于职能转变无法承担所有的防疫物资提供任务,其在疫情物资生产方面不具备优势。从市场来看,短期内由于产能无法恢复,供求关系持续失衡,物资价格上涨,也无法保障居民和医护人员的需求。因此,单独面对疫情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物资的供应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建立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风险共担,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在协同治理中,需要进行科学分工,发挥各自优势。政府应当成立相关领导机构,对物资储备进行排查,在调查了解物资缺口的基础上制定物资生产和调运计划,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合理安排疫情防控资金,做好物资采购和储备工作,建立应急物资保障机制。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简化复工手续,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则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专门从事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的企业,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在政府指导下按时复工复产,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企业可以与地方政府签订生产协议,承接生产订单,实现对口生产。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需要相互配合,实现协同复工。“政府—企业—市场”所构筑的资源配置链条既扩大了物资的有效供给,又满足了抗疫物资和生活资料的需求,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精准施策:定位资源配置重点难点。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不同地区的防疫工作难度不同。湖北省是此次疫情集中暴发的重灾区,其物资紧缺程度最为严峻。北京市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总指挥部,同样是物资保障的重点地区。为了有效利用稀缺的资源,必须根据疫情的轻重缓急定位资源配置重点和难点,实现精准施策。

精准施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疫情发展的真实信息,了解各地物资储备情况。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保障组及时进行了统筹规划,安排专人跟踪各类物资的生产供应情况,利用大数据建立疫情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物资需求进行研判,梳理所需物资清单,优先动员生产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和测温医疗设备的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他们生产急需物资,并由政府进行兜底采购。对口罩和防护服等需求量较大的物品,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部门都为生产该物资的企业提供支持,简化审批手续。

精准施策的关键是实行分区分级管理,强化重点疫情防控地区的物资保障,避免物资浪费。政府支持低风险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扩大产能,并对通过生产或调配收集的防疫物资,优先送往湖北和武汉等地区。同时,依托于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对各地各类物资的库存及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对高风险地区的物资援助,并统筹民航、铁路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开辟绿色通道以承运各类防疫和生活物资。

在新冠疫情暴发和春节假期的“双期叠加”下,中国的疫情防控面临着极大考验。但由于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物资分配全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从资源的生产、供应、调配和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在疫情面前,党和政府展现了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确保了资源的及时供应,坚定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此次疫情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则是通过此次考试的关键。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应当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为战胜疫情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

②刘霞、严晓、周微:《我国应急保障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3期。

③沈荣华、周定财:《公共危机治理中政企协同研究》,《行政论坛》,2017年第3期。

④温志强:《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机制的构建》,《经济管理》,2011年第7期。

⑤佘廉、郑华卿:《基于国家应急能力建设的应急资源分类探讨》,《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第4期。

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形势发展情况 除湖北外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中国政府网,2020年3月9日。

责编/周小梨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资源配置   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