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甘肃省通渭县精准施策,防疫脱贫两不误

人民论坛网甘肃讯 3月15日,通渭县第九批110名外出务工人员在接受体温测量和防疫知识培训后,由专人领队、医务护佑,乘坐专车赴浙江义乌外出务工。这是国家工商联和甘肃省政协等包抓帮扶单位在推动通渭县精准施策,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

“出家门就上车门,下车门就进厂门的‘点对点’劳务专车,解决了出行购票、途中交叉感染和长时间隔离不能立即上班等难题,为政府的惠民之举点赞。”刚刚年满20岁外出务工人员张银涛说。

和张银涛同行的张鹏波告诉记者,为了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今年要抓住政府组织务工的机会,外出长见识、学技能,给家里多挣些钱。

通渭县隶属于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在全国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之列,目前富余劳动力有10万多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县里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他们的家庭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通渭县委县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在全面摸清各乡镇返岗务工人数的同时,密切关注各地特别是福建、浙江等劳务输入大省公布的企业开工时间和疫情防控政策,加强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精准对接,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积极开辟“绿色劳务”通道,采取专班、专人、专车“点对点”输送方式,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外出务工,目前已妥善安全输出贫困劳动力1.66万人。

由于受疫情影响,湖北省内企业无法按时开工,四川、江西、湖南等劳动力输出省纷纷转战长三角,同时,江浙沪地区部分企业缩小生产规模,造成今年春季的劳动力务工市场竞争格外激烈,企业公布的招聘岗位往往两三天就被填满,而且企业对招聘人员的要求也比往年有所提高。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在国家工商联和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甘肃创新人才教育专项基金的积极推动下,通渭县人社局联合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人社局统一部署工作,安排了多家用工企业的岗位精准对接。3月10日,通渭县第一批87名务工人员以县政府包车形式顺利抵达嘉兴,经嘉兴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前期筹备安排,已为嘉兴市多家企业落实了工作岗位。

由于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和文化差异较大,在精准对接中暴露了一些贫困人员务工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政府与市场对接不够,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岗位流失;由于理念不同所带来的务工态度问题、人员缺乏面试技巧的基本训练,结果参加企业面试的通过率偏低;一些人员由于是初次外出务工,对新地方的饮食和气候等生活环境不习惯,由于缺乏情绪疏导等造成就业不稳定。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3月11日上午,嘉兴市秀洲区与通渭县两地人力资源供需座谈交流会暨人力资源合作签约仪式在嘉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秀洲区人社局局长王其方、副局长钱伯清和来自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人社局就业办副主任李宁等一行进行了会晤交流。会上,王其方局长表示,两地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建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平台,促进人力资源良性流动和配置优化,共同解决好通渭县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转移问题。

通渭县委副书记宗学谦在采访中说,今年,县里采取了三项新的举措。第一,通过国家工商联和甘肃省政协领导的推动,以及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的积极工作,加大了通渭县与长三角地区用工市场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外劳务输出关系。第二,在人员输出过程中点对点,全程有政府保障和提供服务,并且派出副县级领导长期驻点,专门负责这项事务。第三,目前输出的都是建档立卡人员,不仅在本地有专业学校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在这些人员外出务工时,也将继续进行文化素养上的全方位引导,保证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生活,安心在企业工作,树立甘肃务工人员的良好形象,保证贫困人员家庭可持续脱贫。

通渭县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可持续的脱贫模式,逐步由政府主导的“输血”过渡到市场为主的“造血”,通过劳务和技能人员的输出、支持人才回流创业等,加快通渭县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助力甘肃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赵毅)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