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构建老龄化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体系

核心提示: 人口老龄化引起社会结构、消费结构、保障制度、福利供给等全方位、多方面、深层次的变化,是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老龄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老龄化社会治理的需求。因此,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多元共治体系,推动老龄化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摘要】人口老龄化引起社会结构、消费结构、保障制度、福利供给等全方位、多方面、深层次的变化,是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老龄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老龄化社会治理的需求。因此,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多元共治体系,推动老龄化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老龄化 社会治理 多元共治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推进老龄化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老龄化的社会治理需要。因此,实现由“管”到“治”的转变,突出源头治理、主动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注重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四个层面的作用,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是破解老龄化的有效路径。

政府层面:强化宏观调控功能,突出基本保障,完善监管体系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我国在应对老龄化的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如何打造新时代老龄化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挑战。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者和执行监督者,在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妥善处理好公益性和民营化的关系,既要保障基本养老需求,还要注重通过市场化手段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促使养老服务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公益性是公办养老机构的第一属性,要谨防脱公益化倾向。公办养老机构是强化城乡五保、低保、残疾、特困户以及“三无”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因此,公办养老机构:一要紧紧围绕兜底保障的核心群体深化改革,体现公办养老的普惠价值。二要防止脱实际化倾向。有的地方追求“面子工程”,养老基础设施过度建设,超出实际需求,不利于公办养老机构的长远发展。三要突出养老服务产业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养老服务承载能力。四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养老服务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功能不断拓展的新产业,服务人员需要具备日常护理、心理疏导、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大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快补齐短板,满足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专业化的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推进老龄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理是重点,应统筹推进政府、社会和市场依法共治。要秉承公平公正、增进福祉、高效高质、综合治理的原则,完善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强化老年群体的社会属性,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要根据各地经济条件和差异性特征,围绕尊重老年群体的社会权益,支持地方政府出台符合实际的政策体系。

市场层面:强化市场调节功能,突出多样供给,健全产品服务体系

丰富养老服务市场产品供给。现代老年人不仅需要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也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人际交往、自我价值实现和旅游娱乐等需求,这些需求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养老服务产业应瞄准现代老年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开发丰富多样的服务产品,拓展养老功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重点围绕健康陪护、心理咨询、文化和旅游服务等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化的竞争优势,积极挖掘养老服务的市场潜力;创新产品供给方式,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的产品供给机制,发挥多方协调作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除此之外,还可拓展养老服务产业链,以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立足点,积极拓展养老健康保健、金融支持、饮食服装、家政服务等产业,全面激活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依托市场化手段完善农村养老体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探索将农村现有的度假村、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向养老服务拓展,在保障基本养老需求的前提下,推进养老服务开放化、一体化,扩大养老机构规模。充分发挥乡村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田园式养老模式,吸引更多城市老人到农村养老,繁荣农村养老市场。

强化金融业对养老服务产业的保障能力。支持金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创新金融养老服务产品,发挥金融养老服务功能。目前,我国金融养老服务产品以储蓄、保险为主,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服务能力较弱。因此,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储蓄、保险养老服务产品,提高市场份额,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应加快拓展金融养老服务市场,立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开发证券、基金、信托类养老服务产品,健全完善金融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社会层面:强化组织服务功能,突出人性关怀,健全多元治理体系

发挥社区养老职能。社区养老具有部分公益属性,一般需要政府主导运作,鼓励市场和社会多元参与,不断探索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因此,要加快完善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政府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养老模式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社区养老网络服务平台,促进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社区养老便利化程度。通过社区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可以实时跟踪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状态,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使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随着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以平台为核心的数据系统也会不断成熟,进而促进养老中介服务机构及其它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强化养老服务组织能力。基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职业特点,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体系,强化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重点支持互助养老服务的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提升互助养老组织化水平,通过社会组织将有互助养老需求的老年人组织起来,增进老年人沟通交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家庭层面:强化自我治理能力,突出养老主体,完善居家养老体系

强化家庭养老的主体作用。家庭是老年群体获得精神慰藉不可替代的载体,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树立孝道道德模范,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完善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对有条件的家庭逐步配齐康复护理、无障碍设施、紧急呼叫、安全援助等设备,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加强老年人自身养老规划和治理,注重锻炼和养生,打好身体基础;提前做好物质上的准备,通过存款、保险等方式,为养老留足资金;关爱老年群体,大力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推动老年群体自我治理。老年群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尤其是退休时间不久的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体力脑力从事生产创造,可以为年轻人提供职业规划和技术咨询服务,发挥老年群体的技术经验优势,为社会发展作贡献。通过网络讲堂、培训宣讲、老年人才市场等方式,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引导老年群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传授经验和提供服务,克服他们对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排斥和畏惧的心理。除此之外,还可建立更多面向老年人的培训学校,定期开展老年群体技能培训,鼓励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教学科研专项资助课题(课题编号:JGWXJCYF2017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任际、宋东明:《老龄化治理理念与多元共治方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5期。

②杨善华:《“责任伦理”主导下的积极养老与老龄化的社会治理》,《新视野》,2019年第4期。

③杜鹏、王永梅:《改革开放40年我国老龄化的社会治理——成就、问题与现代化路径》,《中国社会工作》,2018年第35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