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战“疫”说理】抗“疫”是领导执行力的实战考场

抗“疫”期间,大量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冲锋一线,履职尽责。但依然存在有的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工作指导不利等现象:有的领导协调配合不畅,大局意识不强;有的推诿扯皮,行动迟缓,消极应对;有的弄虚作假,不及时报告疫情动态;更有甚者,私心作祟,缺乏良知,贪污、截留、挪用救援物资。疫情是考验领导干部的试金石,时刻检验着领导干部能否积极主动扎实工作,能否经受得住考验。

领导力和执行力这二者本身是融合统一的。执行力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指标,忠诚、责任、担当才能贯彻执行。德鲁克在《未来的领导者》中指出,领导者缺乏执行力恰恰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现代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执行型的领导者。领导力就是执行力,执行力不足的领导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性领导行为。从执行力出发,按照能力和意愿两个维度,可以将抗“疫”战场上的领导干部分为“有能力-有意愿”型、“有能力-无意愿”型、“无能力-有意愿”型和“无能力-无意愿”型抗“疫”干部。

“有能力-有意愿”型抗“疫”干部

这类领导干部在抗“疫”前线大量涌现,他们是坚定的信仰者,是忠实的执行者,是模范的践行者。他们有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放弃休假,主动请战,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奔赴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有的亲力亲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把好基层防控第一关;有的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只争朝夕,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是真正的国之栋梁,民之希望。他们情绪饱满、高效能,在工作中具有积极、充实、持久和普遍的情感,拥有努力意愿,在困难中能够坚持,高度融入组织,在工作中勇于接受挑战。毋庸置疑,这类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治理的坚强后盾。他们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业务扎实,有真才实学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同时,他们还心怀人民,身体力行,知行统一,将人生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甘于奉献,不计名利,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这是领导干部的标杆和旗帜。“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对于这类干部,要宣扬,要爱护,要尊重,要挖掘,要培养。

“有能力-无意愿”型抗“疫”干部

这类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是随着工作年限提高,或者深感职业“天花板”,无进步可能,进而逐渐缺乏工作投入。他们无法将自己与组织视为一体,对工作的成功与失败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感同身受。这类领导干部可以分为两类,即“不想为”型与“不敢为”型。“不想为”型领导干部认为,做和不做一个样,多做反而多出错,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积极主动努力作为。他们习惯于做“太平官”,少干事、不干事、守摊子、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面临防疫大情,不主动,不积极,推一下动一下,消极应对,推诿扯皮。“不敢为”型领导干部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求稳怕乱,只要不出事,宁肯不干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能力、无动力。他们站在工作的对立面,缺乏对工作的使命感,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情绪和努力意愿。这类干部需要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制度,让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干部拥有更多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无能力-有意愿”型抗“疫”干部

这类领导干部是无能型领导,也是“不会为”型领导。他们虽然意愿很好,但是工作能力有限,力不从心,缺乏这一岗位的领导胜任力,无法进行有效的领导行为。胜任力是领导干部有效或者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个体潜在特征,包括个人能力、自我认知、工作动机以及人格特点。领导胜任力是领导成功进行职业生涯过程中需要的累积性知识,它是个体自身具备的能力资源,尤其是个体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类干部或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或成长过程中被揠苗助长式的加速提拔,或个人知识和能力储备有限,或遇到关键节点手足无措,方寸大乱。有的领导干部面对疫情发展来势汹汹,防疫措施不力,致使疫情蔓延;有的主政领导对所管辖区具体数字毫不知情;有的领导干部只会让基层填表,却无任何扎实推动手段。对于无能型领导,如果可以通过培训继续上岗,有关部门就应严格把关,如果的确缺乏领导能力和技能水平,则有关部门就应让这样的领导让贤让位。

“无能力-无意愿”型抗“疫”干部

这类干部既无能力,又无意愿。面对疫情,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甚至自己的无能和无德还给基层增加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这类干部不仅不作为,而且乱作为,应追究其主要责任,对失职渎职的,更应依纪依法惩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在斗争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对那些工作不投入、不深入的干部,对那些不会干、不能干的干部,要及时问责,问题严重的要就地免职。这类领导干部不仅个人无能力,同时又没有向上的动力,理应尽早离开领导岗位,以免误国误民。

执行力是个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为实施为结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它需要精准,需要速度,需要结果满意。执行力需要三个重要因素,能力、意愿和环境。能力是方法、技能和知识;意愿是动力、目标和效能;环境是氛围和文化。

执行力第一步要有效沟通。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执行力的原因是不知道标准和目标,而且囿于权力层次,不敢发问,不敢建言。这类领导遇到问题不敢充分表达,致使政策传达弱化,出现基层领导在执行过程中背离决策,工作搁置等状况。有的人考虑到领导威慑力,不懂不理解的不敢发问,更不敢向领导建言,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造成沟通不到位,无法有力执行。有的由于领导层级沟通存在壁垒,体系不顺畅,内部沟通缺少开放性,尤其是上行沟通传递速度慢,传递过程效率低。组织需要形成有效沟通的氛围和途径,诚实沟通比和谐沟通更重要,绝不能容忍沟通模糊性,要设立开放的沟通氛围。对领导干部而言,更需要不断上行和下行沟通,避免沟通漏洞,打破模糊境地,避免沟通壁垒造成的对防“疫”现状的判断和决策失误。

执行力第二步要行动迅速。有的领导干部“等靠要”,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担当,事事请示汇报,不敢做决定,担心出错,不敢作为,唯唯诺诺。好的执行力要求领导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问题,快速反应,细化工作措施,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进,严格落实。高的执行力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偏不离、不耽误、不推诿、不疏忽,高效圆满达成任务。尤其是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类高风险社会事件更要迅速反应,措施到位,行动高效。

执行力第三步要追求卓越。防疫工作不仅要追着病毒阻截,更要有高招妙招,工作要做到前面,定位要精准,思考要深入。领导干部不能把工作当做谋生手段或生存饭碗,而是要当做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追求卓越,不能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满足于差不多,止步于一般化。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要求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领导干部都要敢于担当,大兴卓越之风,肩负时代重任。

领导干部,在其位就应谋其政。大浪淘沙,一场疫情,一次大考,能留下的才是真金!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课题编号:17JZD043)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课题编号:6319240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抗“疫”   领导执行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