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新时代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高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并丰富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竞争中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取得伟大胜利,而且意味着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对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7.001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也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取得伟大胜利,而且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和斗争重新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对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20世纪初开辟的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光明大道将越走越宽广,马克思主义指明的历史时代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使在黑暗中摸索了几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反抗资本剥削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在与各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紧密结合中,开始了艰辛探索、开拓创新的伟大历史进程,形成了一大批、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尽管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依然是指引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立足中国发展新方位,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命题,不仅高瞻远瞩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战略安排,而且脚踏实地谋划了实现新时代目标任务的基本方略、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主题鲜明、系统完备、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引领中国人民大踏步迈向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旗帜,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新高度。英国共产党指出,“中国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已经向世界宣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行动指南和科学理论。中国通过无数事实证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是发展政治经济、实现文化现代化的最有效的指导思想”。[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的70年里,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根据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科学总结自身经验教训,同时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教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并指导党的执政实践。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推动工作,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党执政面临的风险考验,坚决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勇于刀刃向内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体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强烈的使命担当,以全新的视野、战略的思维致力于回答好、解决好如何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实现长期执政这一根本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逐步完善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新飞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内容涵盖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联系,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而且深化和拓展了不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创造性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具体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指明的资本主义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时代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放眼于人类前途命运,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努力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进步,既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又着力于解决各国人民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与人类历史发展大时代彼此影响、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引领并塑造历史大时代的方向和内涵,并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丰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敏锐观察时代潮流,清醒判断世界的主要矛盾,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付诸中国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人类理性应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正确选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支持,必将丰富和发展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并丰富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道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一个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的发展道路。由于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也会不同。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3]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不仅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完全相同的道路,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道路和统一、固定的模式。

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重大成就,打破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对苏联道路的盲从,形成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新时代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在科学研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正确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以及党面临的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与选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延展和升华。这条道路,既适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特点、符合世界潮流,是中国在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它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是21世纪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历史上苏联模式和苏联道路的全面超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社会主义曾长期代表着革命、进步,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实践曾在苏联取得巨大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曾是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榜样,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对国际共产主义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象征。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苏联模式及苏联的道路越来越趋向僵化保守,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曾经的辉煌遭遇严重的问题。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及东欧国家接连发生亡党亡国的悲剧,苏联模式及苏联的道路寿终正寝,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及其教训。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苏为鉴”,反对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艰辛的探索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前进步伐,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又充分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性发展。它“新”在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树立了新的思想旗帜,确立了新的目标,开启了新的征程;“新”在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有了新变化,不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新要求,而且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风险挑战更严峻;还“新”在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党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党中央确立的各项战略部署中去,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新路。从18世纪6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率先敲开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的大门,并长期引领全球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从那以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成为落后国家顶礼膜拜、竞相效仿的样板。在“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观念的主导下,二战后绝大多数落后国家选择走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然而事实证明,除了极少数国家或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优异,或得益于地缘政治因素,成功实现国家向现代化转型外,绝大多数落后国家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或坠入政治、社会的无休止动荡之中,国家分裂、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西方的现代化并不是帮助落后国家摆脱贫穷苦难的法宝。而曾经同样落后的中国,却在短时间里实现快速发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并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瞩目并钦佩。中国的成就,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走过的那一条路。

中国的现代化,比起西方传统的道路,具有鲜明特色和巨大优越性。中国用不到7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而且这一切都是在没有对内实行残酷统治、对外搞侵略扩张的条件下实现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还避免了西方国家普遍遭遇的周期性危机和社会动荡,长期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尽管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出现了西方国家曾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问题,但中国民众对中国现代化的前景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也展示出克服各种“现代化病”的强大能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正在呈现任何一个西方大国都不可与之比拟的后发优势、制度优势、理论优势。无怪乎《华盛顿邮报》2019年7月23日刊发美国专栏作家迈克尔·麦克福尔的文章,认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别于美国体制的替代模式。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从贫穷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的中等收入国家,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如此迅速而持续的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奇迹赋予了中国政权的合法性,表明美国模式不是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的唯一选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且揭示了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自身发展对世界和人类的贡献。近年来,西方保守主义、单边主义势力抬头,“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暗流涌动,特别是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肆意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并发动对华贸易战,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对此,国际社会忧心忡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各国人民共同意愿,坚持全面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坚决维护市场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观念,抵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包括中国政府被迫对美方的贸易霸凌行径采取的反制措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和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倒行逆施遭到空前的孤立。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理念、方案,中国人民的付出和努力,不仅正在变成势不可挡的强大道义力量,牢牢占据世界舆论的制高点,而且正在变成造福各国人民的实际行动,为人类应对世界变局、实现各国互利共赢、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竞争中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

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也是一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依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就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提出科学的构想,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努力结合具体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制度。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先后在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对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三三制”等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缔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对我国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重视分层设计和人民首创精神,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党的制度建设带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制度建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高党的制度化建设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构建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有力部署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制度落实力度持续加大,全面依法治国能力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赫卓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以及其他各领域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先进性得到更好体现和发挥。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区别其他一切思想和制度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永葆活力和创造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根本理念,贯彻到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完善中,落实到各项具体制度的创新发展中,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补齐制度建设中的短板,突破思想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是历史赋予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4]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5]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2020年将如期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马克思一生孜孜以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将在中国一步步地成为现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成为世界上最好、最有效的制度,将为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运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6]他还指出,“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在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球经济动力不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2013年到201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了美欧日之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同期的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2.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仅为15%左右。中国同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在不断缩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指出由其自身基本矛盾决定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成为资本主义挥之不去的梦魇。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延续,说明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按劳分配原则和共同富裕目标不动摇,坚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不动摇,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光荣使命。在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充分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些制度安排,不仅有效地使中国避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而且使中国经济保持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社会发展总体稳定和谐。这一切都充分表明西方的制度并非人类制度文明的唯一选择。

毫无疑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尚在完善之中,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离成熟定型还有一段路要走。需要在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水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尽管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具优势的制度,不仅能够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而且能够不断扩大并提升其在国际的影响力、感召力,对落后国家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将产生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主要问题与基本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AGJ005)

注释

[1][英]肯尼·科伊尔:《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及其世界社会主义意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2月(下),第58页。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8页。

[3]《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98页。

[4]陈炜伟:《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新华社,2019年2月15日电。

[5]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中国信息报》,2018年9月4日,第1版。

[6][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225页。

责 编/周于琬

The New Era and the Bright Prospect of World Socialism

Wang Tingyou

Abstract: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Thought") marks a new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m. The Thought opens up a new roa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soci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 It shows great vitality and excellenc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ts great victory not only indicates the great victory of Marxism in an oriental great power with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means that the contest and struggle between the two ideologies and social systems in the world have undergone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in favor of Marxism and socialism, which will exercise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world socialism'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Keywords: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orld socialism, Marxism

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研究方向为国外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苏联剧变。主要著作有《克里姆林宫的红旗因何坠地——苏联演变的根源探究》等。

[责任编辑:周于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