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袁雍:文艺工作者应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可以说,树立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中心内容,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一把钥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文艺创作上,体现于人民群众对于文艺创作的要求上,当代文艺所面临的,已不是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阅读和观赏需要的问题了,不是有没有作品的问题了;而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更好更高更优的精神需要的问题,是有什么样的作品的问题。所以,对于新时代的文艺家来说,已不是出作品、出多少作品的问题,而是出怎样的作品的问题。这就要求文艺家在提高作品品质上狠下功夫,要从根本上提高文艺创作的质量。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他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他要求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推出精品力作,繁荣文艺创作;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能否推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能否推动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能否实现其实践化的试金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文艺工作者应始终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作者为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文艺工作者   食粮   精神   最好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