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90后”刘新垣院士与天一学子面对面

5月6日下午,江苏省天一中学“名人课堂”迎来了“抗癌药物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刘新垣院士。

刘新垣院士是著名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干扰素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超级干扰素的发明者,是癌症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新策略的创建者,被誉为“癌症治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资优教育中心,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向刘新垣院士介绍了天一中学“丰富课程”“三高合作”等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刘新垣院士对天一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领域所作的探索表示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国家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在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刘新垣院士听取了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天一学生朱宇阳关于《Annexin V-endostatin克隆构建及功能检测》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介绍。刘院士在听取汇报后表示,中学生开展此类研究难能可贵,并对下一步研究做了指导,他建议可以尝试具有多种效果(促进凋亡、溶解、抑制生长)的蛋白融合,效果更好、更高效。

刘新垣院士走进学校报告厅,为天一师生开设了“名人课堂”讲座,介绍了他个人成长以及在学术领域的经历。

刘院士介绍,他从小崇拜爱迪生,立志一生要像爱迪生一样搞创造发明;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河北医学院任教;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1963年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他人生历程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心中总是坚持一个信念:只要能做科研就行。现在他已经90多岁,但他的科研从未中断过,他不断探索,希望对抗癌药物研究及生产作出他应有的贡献;在研究过程中,他发表了论文 400多篇,并编有刘新垣论文集 16卷等。

在与同学们的问答交流环节,刘院士深情寄语天一学子,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他勉励天一中学的学生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希望大家能够自律、钻研,要有一颗发明创造的心,要好好把握中学阶段,培养勤奋的学习精神,保持好奇的探索兴趣。

刘新垣院士还结合自己从教、从商的经历,强调创新思维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意义。他希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生好好学习,扎实基础,多掌握本领,不畏艰苦,保持坚持、坚毅、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走得更远。

刘院士表示,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推荐给大家,主人公钢铁一般的意志使人敬佩。

刘院士把一生奉献给科研事业,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言弃,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活动最后,刘新垣院士欣然接受了天一中学校外辅导员聘书,并为天一中学提笔:“祝天一中学:努力育中华少年英才,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张莉]
标签: 院士   学生   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