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细”讲“实”讲“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真理力量。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需要让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需要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把创新理论讲“细”讲“实”讲“活”,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人民大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讲“细”:善于从微言阐发大义

一要善于以小见大。注意将大道理分解成若干小论点,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把道理讲准、讲细、讲透、讲清,深入浅出地把理论落细、落小、落实。在工作理念上,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认知和观念,懂得大道理与小论点的辩证逻辑;在工作实施中,从细微入手,细化措施,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容真正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细小方面相结合,通过运用小案例或实践来阐释、宣讲大的道理;在工作检验中,坚持从实处着力,把细节和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一个根本标准,使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项工作积小成大、久久为功,以人民群众易接受的“小”道理打开创新理论宣传工作的大格局。

二要善于以简驭繁。将创新理论“入简”并非把某一理论浅显地总结成条,不顾其全貌,而是要求宣传者胸有全局之视野,目极理论之全貌,把握理论之筋骨,在此基础上,由繁入简,提炼和凝粹党的新理论、新精神、新思想。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有问题意识,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联系实际阐释理论,针对问题解释疑惑,将创新理论有针对性地转化为帮助人民群众答疑解惑的“良方”,使人民群众通过学习理论、解读政策,找到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摒弃老式的陈词教条般地通盘“灌输”,力避从头说起、笼而统之、大水漫灌,而是在整体把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切中肯綮、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关切和突出理论的本质、核心、重点和精髓,准确地抓住思维理解的共通点、情感沟通的共鸣点、利益关联的交织点,有的放矢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从表述上阐释、从逻辑上贯通、从宣传上打通。

讲“实”:善于让理论接地气

首先,要把道理讲实。理论宣讲站位很重要,要坚定人民立场,强化群众本位,秉持百姓视角,怀抱民生情怀。要把宣传党的理论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结合,把传达党的精神和满足人民需求有机结合,把贯彻党的思想和服务人民工作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在创新理论的宣讲内容设置上下功夫,研究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联系受众的生活环境和实践需要,着眼于受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分析受众的知识结构和接收能力,把宣传所讲的与群众想听的生动结合起来,变“生硬灌输”为“润物无声”。

其次,在创新理论的宣传话语设置上下功夫。立足群众语言,打破晦涩表述,坚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来组织宣传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改进宣传风格,在宣传话语设置上尽量符合群众表达的特点和习惯,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生态理论,小短句蕴含生态大道理,读来朗朗上口又表意明晰。以此为鉴,理论宣讲话语应力求鲜活、简明、通俗、朴实、易懂,多说一些群众听得进的真话,少说一些空话套话,做到长话短说、难话易说,通过增强话语的时代感、现实感,切实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

再次,要把方法讲实。在把道理讲到人们心里去的基础上,还要提出能够实实在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便于行动和实践。在具体方法上,注重运用案例法以事喻理,从群众的角度讲好群众的故事,擅于深入解剖案例、生动描绘实例、科学总结惯例,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思想疑惑和关切问题,及时有效地联系理论加以疏导、化解,着重培育群众对理论的现实感悟力、体会力和转化力,让理论通过群众,转化成真正的物质力量。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部分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住房问题为实例,表达理论的实际性,有助于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深刻地理解理论、落实理论,使理论联系人民群众的实践具有了可操作性。

讲“活”:善于将话语转化风格

善于将话语转化风格,一要宣讲有术,坚持宽视野、广背景、大纵深、多角度进行理论阐释,而非就事论事地老生常谈。话语风格要鲜明生动,内容要新颖,富有趣味。要提升宣讲技巧,打造高质量的宣讲新队伍。基层是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面对面、点对点的基层宣传是提升理论宣传效果的重要保障。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者,首先,要将创新理论内容内化于心,做到内强筋骨、胸有成竹,建立高度的理论自信,全面深刻地阐释理论,与时俱进地发展理论,做到宣讲时潇洒自如、沟通时游刃有余、解释时条理明晰。其次,宣讲者要善于将思想的严谨性和表述的生动性结合起来,用鲜活的事例、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吸引群众的兴趣、打动群众的内心、引起群众的共鸣,通过话语风格的转化,使所讲述的理论既入木三分、寓意深远,又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二要善用传播平台,懂得乘势、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全媒体时代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涌现,使得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致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另一方面,借助全媒体丰富多彩的传播手段、活泼明快的语言风格加持理论,将党的创新理论说活、用活。新时代需要适应新技术传播、全媒体生态,需要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新话语、新表达,我们要全方位筑守互联网传播新平台,打开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按照分众化传播规律,准确定位不同阶层、年龄、职业、民族群众的认知需求和利益诉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定制不同话语风格的宣传内容,实行差异化宣讲、精准化引导。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全媒型的理论宣讲人才,同时结合自媒体“人人皆为传播者”的特点,充分发挥现实人际网和网络关系网的叠加效应,推动创新理论交互式传导、分享性扩展,使理论融入百姓生活各方面、覆盖大众传播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论创新,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新时代,我们强调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细”讲“实”讲“活”,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批判的武器”的作用,用不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朱静芸、硕士研究生张晶晶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党的创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