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是主导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是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镇域各部门、驻镇单位以及村和社区则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管理层级决定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准确性,为此,马驹桥镇党委瞄准 “吹哨报到”向谁吹、谁响应、多久办等关键因素,着力从优化管理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镇党委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完善社会治理统筹机制,收拢“吹哨对象”。成立马驹桥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涵盖了机关、园区、村、社区、非公企业、双管单位党组织,“双报到”工作中到我镇报到的党组织,以及学校、法院、工商、税务、银行、邮局等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力的驻镇单位。同时,各单位、各领域分别成立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村(社区)分会52个,学校领域、医药领域和非公企业领域专业委员会3个,外联委员会1个。明确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具体工作职责,健全完善了议事决策、“三个清单”、“四个双向”、“单位活动周(月)”等制度机制,对全镇“吹哨对象”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提升了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和组织力。
完善吹哨报到载体平台,缩短“哨声距离”。一方面,成立市民热线指挥调度领导小组,完善由网格办主管、其他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改变以往向主管领导派单、层层办理的派单模式,由网格办直接向工单的责任部门派单,对于需要多部门、多单位联动解决的诉求,则直接通过“吹哨平台”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精准吹哨,提高市民诉求的反映速度和解决力度。同时,建立了由各部、各单位负责人等组成“12345”工作群,明确了7*24小时值守在线制度,确保市民诉求能够实时处理、及时回应。另一方面,建立“马驹桥党建在线”微信公众号组织管理平台,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实名注册,镇党委可以直接向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精准吹哨,而党支部也可以通过平台向其他支部和支部外的党员进行吹哨,党组织和党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直接响应,打通了从上至下吹哨、由下至上报到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激励考核保障机制,提高“哨声响应”。一方面,每周召开协调会,对市民热线工单解决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多发诉求台账,及时关注近期多发重难点诉求的点位、动态信息;针对疑难诉求,及时召开会商会进行研判、商讨对策,为各单位、各部门解决疑难诉求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依托“马驹桥党建在线”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党组织和党员响应党组织号召的行为进行积分,并将党组织和党员的积分作为党员评优、支部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响应积极性。同时,依托“马驹桥党建在线”中“活动签到”“双报到”“固定党日”三个模块,各支部能够相互了解全镇各支部工作动态,营造了“比学赶拼、示范带动”的工作氛围,有效提高了“哨声”响应率。
截止目前,我镇依托“吹哨平台”共计吹哨38次,其中属于我镇职责范围的已结案15件,不在我镇职责范围且处置完毕的23件。依托“马驹桥党建在线”平台向社区在职党员吹哨2次,各社区支部向党员吹哨20余次,均得到吹哨对象的积极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