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打造新时代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

——访北京市大兴区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王学军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总结经验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是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指南。时值新中国70华诞之际,为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走进了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与王学军主任就大兴教育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打造新时代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教育获得感为目标,绘制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新蓝图

人民论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所在。首先,请王主任谈一谈贵区在与时俱进坚持改革的进程中,是如何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具体有哪些做法和经验?

王学军: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统筹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各层级供给结构,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把教育作为最重大的民生,不断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优质教育供给水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整体上实现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百姓受益、人民满意的新格局,实现了大兴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发力”:

发力点之一,办好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坚守以人民为中心,重点发展九年一贯制,整合区域资源提升教育水平。近年来,我们依托教育协作区努力构建一贯制的教育生态环境,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如亦庄中学并入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大兴十小并入大兴七中),2018年9月份又完成了4所一贯制学校的合并工作(如长子营一小并入长子营中学,旧宫二小并入德茂中学等),实现了优质资源最大化利用。我们力争三至五年内实现“两个一”,在农村地区每个镇至少布局一所优质资源校,至少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让大兴人民有切实的获得感。同时,我们还把着力点放在加大普惠幼儿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接收小区配套园、审批民办园、以租代建、扩班挖潜等途径,努力提高学位供给能力,在缓解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发力点之二,建立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督促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督促学校依法办学。这方面,我们大兴区是不折不扣、严格执行的。成立的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在不断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着力创新工作模式上下功夫,为教育决策和工作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每学年,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区教育系统各学段、各单位开展综合督导评价,评价内容侧重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以及自主发展、特色建设。通过综合督导评价提升育人质量,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首批国家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设置了22个督学责任区,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校双牌、单元管理、分工合作、责任联动”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五三”工作机制和督导工作联系人制度,形成了符合大兴教育实际的工作模式,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在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助推重点工作落实、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我们创新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涉及中、小、幼、职各学段及直属单位141个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党建督导全覆盖,对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学军主任与孩子们在一起

王学军主任与孩子们在一起

发力点之三,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试行双轨制,逐步推进协作区向集团化转轨。以优质教育资源为“点”,建立学段衔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线”,形成优质校引领、学段间联盟、校际间合作的发展“圈”,打造纵向贯穿融通、横向扩展延伸的教育格局。协作区互助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做到“项项有主题、校校有承担,区域共发展”,在“共建、共研、共享、共评、共学”机制下,实现互促提升。全区依托协作区建立了25个名师工作室,组织生态课堂的现代化研究,中高考改革研讨交流,做到了集体教研常态化、资源共享自觉化。如今,各个教育协作区形成了“点”在“圈”中,重在辐射,“线”联“圈”中、重在衔接,“圈”内共助,重在同济的工作现状,达到了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目的。下一步我们将着手落实集团化办学的改革思路,发挥本土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组建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和清城小学教育集团,不断缩小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差距。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逐步推进协作区向集团化办学过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人民论坛: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请王主任谈谈大兴区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成效呢?

王学军:我们的理念是,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我们不仅引进名校、名校长、名教师,还注重锻造本土优质学校,将做好“内培外引”工作作为打造新时代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我们积极扩充优质资源,通过名校办分校、“引智办学”等多种途径,全区优质资源合办校增至39所。先后引进和挂牌了一大批优质学校,如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等等。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在博雅教育研究实践的道路上,借鉴首都名校北京小学的办学优势,创造出自己的办学经验,发挥了重要的区域带动作用。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借助人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办温暖的、负责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我们还大力培育本土优质资源,深挖内部优势,打造大兴教育品牌。作为首批示范性高中,大兴一中承载着区内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重任,西校区建设工程的推进,进一步满足了区内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优化区域基础教育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老校兴华中学,以“立己达人 筑梦兴华”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着眼点,教师为着力点,课堂为切入点,课程为发展点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努力朝着“为每个人开启美好未来”的愿景进发,为打造新时代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增添活力。

人民论坛:教育要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就要树立“教育就是为人的成长服务”的理念。请王主任结合大兴教育的发展,谈谈具体有哪些做法和体会?

王学军:教育实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就必须树立“教育就是为人的成长服务”的理念,这是办好全面优质教育的根本所在。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实实在在的落地举措是开展试点课后延时服务,真正做到解民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课后“三点半”问题成为了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我们勇于尝试,率先在全市试点延时服务工作,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在大兴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逐渐探索出一套开展低龄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的模式,各校托管服务内容也各具特色。从“手递手”无缝衔接的接送卡管理到师生共读的服务内容,体现了大兴延时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我们还组建了专门的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课后延时服务,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推进“两个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课外活动与延时服务有机整合;二是推进“两个自主”,自主选择服务内容,自主选择离校时间;三是推进“三个转变”,由单一到多样,由室内到室外,由统一到自主,确保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不同学生成长需求。

以与时俱进建设过硬教师队伍为关键,为打造新时代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提供坚强智力核心

人民论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此,请王主任具体谈谈新时期大兴教育工委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情况。

王学军:教育事业的灵魂在于人,在于拥有一支与时俱进、肩负使命、攻坚克难的新时代干部教师队伍。他们的幸福,就是大兴教育的幸福。

一方面,我们着力加强全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评价作为人才引进、考核晋升、职务评聘、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每年教师节,我们都要宣传和表彰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四有”好老师,为大兴教育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我们着力加大青年干部选拔和培养。2017年,我们修改完善了《关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遵循教育系统干部成长规律,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科学规范、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讲大局,顾全局;讲规矩,重创新;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干部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同时,我们打破原有选用提拔的传统模式和程序,不拘一格降人才。2018年3月,区教育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备、落实硕博副校级干部公开选拔事宜,不以资历论英雄,目的就是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快速成长搭梯架桥。从3月摸查底数开始,经过多部门沟通制定选拔方案,精心组织公开报名、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最终遴选了30名40岁以下的硕博副校级干部,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这既是我们人才选拔的创新之举,也是开创了北京市的先例;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区教育提升的急切需要,更是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重要举措。

王学军主任(中)到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调研工作

王学军主任(中)到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调研工作

“选”是基础,“培”是关键。要想让这批年轻的干部,能为、会为、为好,为基层单位输送优秀干部管理人才,我们还创新培养方式,采取“双导师”“双岗位”的研修形式,送市级名校跟岗,进区级优质校实习,集中培、分散练,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锻造与打磨,让干部队伍多角度、多方位地接触了解社会,在利用自己所长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中,培育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力争打造一支新时代优秀干部教师队伍,砥砺前行谋划大兴教育新局面。   

人民论坛: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教师队伍,您认为还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王学军: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教师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因此,为了大兴教师能够迎合新时代潮流的发展,以更强的创新能力服务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兴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服务于全区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积极参与大兴区智慧城市建设,以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开展智慧学校建设试点,对资源配置、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进行优化创新,逐渐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多样化学习模式和现代化教育制度相结合的教育新形态,逐步提高我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改”“课改”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以全面夯实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为抓手, 为打造新时代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提供有效保障

人民论坛: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同时明确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等保障措施。作为大兴区教工委书记,请您谈谈大兴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王学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大兴区教育系统有300多个支部,5000多名党员,具有党组织数量多,党员数量多,学历层次高,结构复杂的特点,我们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打造过硬党员队伍,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突出全面从严。我们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确定了每月一议题、每半年一汇报、每年度一督查、每年度一述评的“四个一”党建工作模式,有效落实党建联系点制度和专题调研制度,每年带头联系基层党组织,参加联系点组织生活会,开展专题调研。我们下大力气强弱项、补短板,推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党建全面进步,实施“政治领航、固本强基、能力提升、立德树人、服务保障”五大行动,落实100条具体措施,用制度建设推进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打造品牌创新工作、督导检查落实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形成了“1+8”述职评议考核模式,2018年度党组织书记述职,我们采用脱稿述、现场评、共观摩,突出了亮点,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职责。

二是优化党建格局,落实党日活动。教育系统党日活动坚持“一上报一观摩一督查”制度,实现“党员活动日”主题化、特色化、系列化。注重发挥机关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升建机关党委,优化党建工作格局,丰富活动载体,组织观看话剧、红色音乐会、党员观影月、主题宣讲等,凸显党日活动的“文化”味,以文化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三是把握关键环节,突出质量提升。我们重点关注发展党员,从“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落实培养发展党员“三个导向”,即坚持“三高一低”,重点吸收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低年龄(35岁以下)的培养对象入党;坚持倾斜一线教师;坚持侧重农村基层。规范发展程序,把握关键环节,确保党员队伍思想齐、质量高、活力大。我们提出实现“三个一百”目标,即有计划、分阶段地实现将100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成党员、100名党员培养成骨干、100名骨干培养成党员的目标,提升“双培养”实效。结合党员承诺和党员志愿服务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党员教职工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各做一件实事,实现了党员服务群众零距离。我们全力支持教育培训,积极构建“基地+阵地、实体+多媒体、开放+共享”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模式,在14个镇成立党校分校,形成“教育工委—教育党校—各镇党校分校”的党员干部培训网络,实现党员教育培训一体化管理。

人民论坛:“共和国是红色的!”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初心”,引人深思。恰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请王主任结合您的实际工作分享一下您的教育追求与心中感想。

王学军:2016年11月,我重新回到教委工作。虽然离开教育系统20多年,但我对教育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更好地将大兴打造成为新时代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是我的教育梦想。古人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大者”,就是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目标激励下的大格局,就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砥砺我前行的精神旗帜。我想把我的教育理想,通过实践的淬炼,不断融入到大兴火热的的建设事业中。

古有耕读传家,今讲教育兴区、教育富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民心之所盼,也是一个地区发展之基。面对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务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为指南,真正提升大兴百姓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大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奋斗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我相信,经过大兴教育人的不懈努力,就能够不断汇集起实现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的涓涓细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大兴教育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育新   高地   新时代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