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作出重点部署。新时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不断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与世界一流资源展开合作的相关机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作出重点部署。新时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不断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与世界一流资源展开合作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习近平  教育体制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完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改革的复杂性,目前我国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对此,必须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继续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进一步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出重点部署。而全面深化改革,最终是要打破束缚、激发活力、释放红利,扩大改革受益面。

为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增加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民办教育快速发展,从无到有,由弱趋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揽子法律修订的完成,对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比如,《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突破多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瓶颈”,确立了民办教育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出台了差异化扶持政策和监管措施,开启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为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下去,把该管的事项切实管住管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为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教育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近70%。这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体制机制改革,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及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好地释放了地方和学校的活力。

在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还不充分,民办教育的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及其教师的权利,促进民办学校实现分类健康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行政审批改革,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引入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和评估,大力培育专业化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公民广泛参与的教育公共服务新机制。

不断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我国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但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大而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突出问题和矛盾。

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先导性、引领性、支撑性地位。如何办好中国的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凸显中国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要把区域高等教育规划纳入到区域经济社会整体规划中,使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相协调;努力推进高等教育内部协调发展,在整体上建立科学分层分类、多样多元、协同共生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目标定位明确、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大力扶持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努力办好特色学科专业,逐步形成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动态调节机制。

进一步探索与世界一流资源展开合作的相关机制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促进人文交流、服务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形成和保持了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关注度、信誉度、品牌度明显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有关报告高度肯定我国全民教育发展成就和对全球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教育模式已成为其他国家教育改革的参照。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部署实施多项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沿线国家教育互联互通,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指导建立中国—东盟海洋大学联盟等多个办学联盟,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也必然能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高等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间人文交流,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添砖加瓦。为此,要继续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两种资源,做好教育的“请进来、走出去”工作。要继续“请进来”,积极举办中外合作大学以及一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重大科学问题联合攻关;要自信地“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具备实力的高校尽快走出国门,在合作中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世界听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好声音。

(作者分别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牛牧瑶]
标签: 体制改革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