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种族歧视加剧美国贫富差距

核心提示: 由于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美国社会长期使处于分离的状态,族裔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其中来自白人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造成黑人恶劣处境的关键,制度性种族主义的作祟是黑人贫穷的根源。

【摘要】由于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美国社会长期使处于分离的状态,族裔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其中来自白人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造成黑人恶劣处境的关键,制度性种族主义的作祟是黑人贫穷的根源。

【关键词】美国  种族主义  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居住隔离:“黑色脖子上的白色绳索”

1968年约翰逊总统任命的克纳委员会公布了最后的调查报告,认为美国将分裂成为两个社会,一白一黑,分离但不平等。针对日趋严重的城市中心区贫民窟问题,该委员会建议政府“为每一个美国人提供得体的住房和适宜的居住环境”作为执政目标。克纳报告问世50年了,这个目标还是处于“需要实施的愿景”上。1968年4月10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公平住房法》(Fair Housing Act),该法明确规定“公平住房法禁止在住房市场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生国的原因进行歧视活动”,但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并没有因此得到体面而又负担得起的房屋。尽管程度有所缓解,但美国居住隔离依旧存在,黑人住在破败的城市内城,白人随着黑人迁入城市而逃离至郊区,有美国学者形象地比喻这种居住隔离是“黑色脖子上的白色绳索”,也有人称之为“巧克力色的城市,香草色的郊区”。

除了居住隔离外,从房产的拥有率看,少数族裔与白人在50年间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根据皮尤中心的数据,1976年白人房屋拥有率是69%、黑人是44%,两者差距25%,2015年白人是72%,黑人是43%,两者差距是29%;拉美裔1976年是43%,与白人差距是26%,2015年是45%,差距是27%;亚裔情况略好,1988年与白人的差距是30%。2015年是15%。此外民权运动以后,黑人中产阶级崛起,他们与白人在住房上的差距依旧很大,如同样是高收入,黑人住房拥有率比白人差16%(84%:68%),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差距是18%(76%:58%)。少数族裔进入郊区是近年来的变化,但它们进入的是城市近郊,近郊五分之二的人口是少数族裔,而远郊五分之四的人口是白人,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少数族裔居住的郊区是原来内城社区的“升级版”,“是新一轮白人逃离后遗弃的不太好的社区”。

地区差异:邮政编码“决定”人的命运

在美国邮政编码(ZIP Code)不仅仅可以使邮件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而且由于邮政编码区常被美国人口普查局等机构用来作为数据采集区,所以人们从邮政编码可以看出对应地址的社会经济状况。科特兹出生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她在竞选中不忌讳自己的出身,声称出生在邮政编码“决定”命运的地区。

由于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美国社会长期使处于分离的状态,居住地决定人的一生,这里有地区差别,如欣欣向荣的西海岸与没落的“锈带”,但贫穷的城市内城与富裕的郊区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为穷人,黑人和白人的状况也不同,从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穷人生活在高度贫困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4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 。有数据表明2009年至2013年期间,美国1380万的人生活在高度贫困的地区,从种族分类看,其中白人是350万人、黑人500万人、拉美裔430万人;从地域看,大都市中黑人的比例是25.2%、拉美裔17.4%、白人7.5%。随着黑人郊区化程度的提高,贫困集中状况正在从城市内城向老旧郊区蔓延。

这种高度贫困集中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威廉·威尔逊在他的力作《当工作消失时:城市新穷人的世界》(When Work Disappears: The World of the Urban Poor)对芝加哥内城在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衰败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他通过研究发现,在芝加哥中心城市10个著名的黑人聚集区中,1990年时其中的8个是处于贫困率超过40%,在这8个中有3个超过50%,3个超过60%。这些贫困高度集中的社区居民没有工作机会,街区破败,废弃建筑比比皆是,“像被狂轰滥炸后的战场”,毒品与暴力、单亲家庭困扰着社区,内城的学校拥挤不堪,水平堪忧。

面对这种贫富差距,应该说政府也是有所察觉,也有所作为的,从1968年以来各级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从各个方面推动公平住宅政策,希望从住房的角度,推进种族和阶层的融合,这其中包括政府用补贴的方式,向低收入者提供租房券,使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保障性住房,以此离开城市内城。有一事例可以说明,1994年至1998年在美国的5个大城市巴尔的摩、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住房和都市发展部启动了“走向机会”计划(Moving to Opportunity, MTO),覆盖4600户生活在高度贫困地区公共住房的家庭,其中一部分家庭拿到了政府住房券,迁入了贫困率低于10%的社区。2015年哈佛大学的学者发现,这些迁入富裕社区的家庭中的孩子,如果当年他们年龄低于13岁的话,成年后收入将大大提高,代际的贫困率也将下降,混居的社区对缩小贫富差距有益处。

贫富差距的根源:个人歧视与制度性种族主义

尽管已经认识到“我们社会现存所有其它形式的隔离始于‘你住在哪里?’” ,但美国居住隔离的墙却越来越厚,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同在40岁的年龄,黑人与白人在收入分配上有着极大的差距,在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群中,黑人的比例是51%,白人是23%;在次低的五分之一中黑人是27%,白人是19%;中间的五分之一黑人是12%,白人是23%;次高的五分之一黑人是7%,白人是19%;最高的五分之一黑人是3%,白人是16%。面对黑人面临的贫困,美国社会一部分人认为是黑人自身文化造成的,如懒惰和自甘堕落、依赖福利,但他们没有探求其背后的深刻原因。

来自白人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造成黑人恶劣处境的关键。1968年《公平住房法》通过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但是在住房问题上,白人对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的歧视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白人的抵制,联邦政府针对少数族裔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没有起到预期作用。2015年休士顿房产局(Houston Housing Authority )拟在某高尚社区修建233套低收入保障房,233套中的70%房屋是租给家庭收入只有休士顿中等收入家庭60%的人,20%的房屋是按市场价出租,只有23套是租给极其贫困户或是住在公共住房的人。该地区是休士顿的富裕社区,87%的居民是白人,3%的居民是黑人。项目一经公布,该地居民动用了各种方式进行抵制,声称该项目带来了不受欢迎的居民,他们贫困和没有文化,将产生犯罪、毒品和卖淫横行的危胁,最后这个项目没有建成。

制度性种族主义的作祟是黑人贫穷的根源。白人把黑人的贫困归结于自身的文化缺陷,实际上是忽视了法律和政府政策的作用,忽视了植根于社会制度之中的制度性种族主义,这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而且制度性种族主义并不会随着民权法的颁布而消失。住房隔离是制度性种族主义泛滥的领域,美国学者理查德·鲁斯坦(Richard Rothstein)在其著作《法律的颜色》(The Color of Law)中,关注种族居住隔离背后的的推手,即各级政府的作用,他认为居住隔离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是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政策造成了黑人居住隔离,换句话说,没有政府行为的纵容和推动,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商等私人机构不可能实现他们贪婪的目的。

如何减少这种族裔间的贫富差距,从罗斯福到奥巴马也都动过脑筋,想过方法,但美国的穷人还是越来越多,随着美国人口中少数族裔人口比重增加,除了黑人穷人外,拉美裔和亚裔中的穷人也在加入这个大军。如何应对贫困问题,特朗普政府似乎更没有举措了,2018年政府预算中,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预算被减少60亿美元,削减部分主要是针对穷人住房补助部分。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本·卡森(Ben Carson)上任后自己以极大的折扣在华盛顿近郊购买豪宅,但同时又声称贫穷是一种思维方式,改变贫穷状况应当首先努力转变穷人的思维,而不是财政支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马戎:《他山之石:美国种族关系困境症结与启示》,《学术月刊》,2015年第8期。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美国   贫富   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