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波澜壮阔又艰难曲折。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既开创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又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的坚守者和引领者。改革开放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开创者   

【中图分类号】D1    【文献标识码】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特别是1978年,中国以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论证阶段发展到制度现实阶段;同一时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分裂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此后,除了面对法西斯战争威胁时有过零星而短暂的合作外,社会民主党主导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共产党主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大多处于矛盾对立状态,到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并逐渐成为世界主题。为适应这种世界潮流,社会民主党主导的国家政策以建设福利国家为目标;而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大发展后,很快就将社会主义改革提到了国家议程。此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大大激发了民族解放的浪潮,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很快兴起了民族独立的巨浪。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相结合,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民族社会主义潮流。

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政治选择。战后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两次改革大浪潮。第一次大浪潮从1949年到1968年,第二次大浪潮从1978年到2010年左右。

南斯拉夫从1949年开始进行自治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索,试图走出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由此成为战后社会主义改革的起点。1968年,苏联纠集几个东欧国家出兵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终止了国内的“新经济体制”改革,使“改革”一词在苏联也成为了忌讳。这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第一次改革浪潮的终结,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也归于失败。在这次改革浪潮期间,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中国“站起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还标志着中国加入了苏联领导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东方大国的加入,使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得到极大地壮大和提高;之后中国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为世界社会主义改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不过,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时指出:“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第一次改革浪潮的终结使社会主义各国的国家建设遭遇挫折,苏联东欧多数国家陷入“停滞”的泥沼,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苏联全面失去了社会发展活力,对外关系也随着入侵阿富汗而陷入困境。不仅如此,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它们已经不属于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特别是中苏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末甚至关系破裂。停滞和矛盾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危机,同时也酝酿着重大的变革。1978年12月,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第二次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澎湃而至。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开创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而且坚守并引领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进程

社会主义革命是率先在当时落后的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取得胜利的,这些国家都需要“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也就是以社会主义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呼唤上层建筑的改革时,就需要社会主义政权拿出自我革新的巨大勇气。改革是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勇于自我革新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思想解放向来是重大改革的先导。1978年5月,中国思想界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同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标志,而且开启了第二次(即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浪潮。在时代呼唤改革的重要关口,中国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进程,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无疑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正是因为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先河,才打破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沉闷状态,冲破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停滞的藩篱。突破口一旦打开,改革开放的洪流就会滚滚而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创举影响和带动之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探索改革开放之路,到几年之后的80年代中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接踵而来,汇入了改革的大潮之中。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大潮的开创者,更是社会主义改革之路的坚守者。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是异常艰巨的事业,它不可能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的。历史经验表明,改革所遇到的挑战甚至比革命更为严峻和复杂,改革者不仅要冲破来自“右”的顽固保守的阻挠,还必须应对来自“左”的过激冒进的挑战。第二次改革大浪潮中,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遇到大大小小的波折,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无疑是改革者面临的最大考验。在此期间,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把握好改革航船,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得原有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只剩下5个。苏东剧变的冲击是巨大的,怀疑和动摇在所难免。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对改革开放的坚守则显得愈发珍贵和伟大。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秋天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定了中国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个东方大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坚守无疑代表着社会主义的红旗不会就此倒下,从而大大坚定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和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念。进入新千年后的第一年(2001年),中国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表达社会主义改革的坚定信念。到2010年左右,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继续坚守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道路。

中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坚守无疑大大激励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后,越南、老挝仍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革新之路,古巴也在20世纪90年代很快开始了社会主义“更新”。2006年和2013年,越南、老挝分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了它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

自1978年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一直是这次改革大潮的弄潮儿,担当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引领者。中国在1978年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后,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纷纷加入改革行列。在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中国也一直引领着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航船。举其要者,比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1984年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紧跟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前进:在苏联,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很快就将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相结合;越南共产党则是在1986年召开的 “六大”确定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商品经济,2001年召开的“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再比如,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一重大的改革理论问题上,1981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正式阐述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不久就提出,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更不能直接向高级阶段过渡;而越南共产党是在1991年“七大”时明确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后来又进一步指出了这个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完全可以说,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阔步前进,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开创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而且一直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坚守者,并引领着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进程。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当代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国更在世界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改革开放道路产生了更为广泛的世界影响。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丰碑,它有着巨大的世界感召力,特别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当代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民主党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阵营仍然十分敌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51年重建的社会党国际在其纲领性宣言中特别强调民主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民主社会主义及其组织的核心都在欧洲,因此其基本话题也是围绕欧洲社会的变革而来,诸如福利、就业、选举等。70年代以后,随着“新东方政策”的推行,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民主党在亚、非、拉地区影响越来越大,广大亚、非、拉地区特别关注的发展、和平、环境等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民主社会主义的范畴,社会党国际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触也日益频繁起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引起各社会民主党的极大兴趣,1982年9月,社会党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直接接触,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双方的相互影响,而这种关系的不断加强,也是改革开放时期国力渐强的中国对外影响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也成为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道路选择,特别是对具有民族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家具有重要启示。当代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大部分是二战之后获得独立的,这些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有不少国家的执政党宣布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形成了民族社会主义的潮流。民族社会主义潮流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日渐式微,特别是受苏东剧变的影响,不少国家撇清了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不过,在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感召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曾经有过民族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家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典型例证是,已经有17年历史的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发展和升级,2018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就升级为峰会,曾经流行过阿拉伯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等民族社会主义的非洲大陆的绝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齐聚北京,显示了中国道路对非洲的巨大吸引力。

不过,还必须清醒理智地看到,当代世界总体上资本主义强、社会主义弱的大格局没有改变,虽然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未完全被各社会民主党认可,欧美一些国家也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需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支撑,不断取得更大成就,从而继续引领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浪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郭春生:《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③《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责编/贾娜    美编/李祥峰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中国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地位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