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三观”

核心提示: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一些大学生拜金思想显现,价值观扭曲;理想追求淡薄,人生观沉沦;爱国主义缺失,世界观出现偏差。大学生的“三观”培养刻不容缓,要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价值观;营造良好家庭与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人生观;强化高校教书育人功能性,涵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一些大学生拜金思想显现,价值观扭曲;理想追求淡薄,人生观沉沦;爱国主义缺失,世界观出现偏差。大学生的“三观”培养刻不容缓,要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价值观;营造良好家庭与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人生观;强化高校教书育人功能性,涵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

【关键词】大学生 “三观” 理想追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并存,一些不良思想观念容易对尚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产生干扰,大学生的“三观”培养刻不容缓。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要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要明确培养目标,首先,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目标。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过程中,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设置为最高目标,要求和鼓励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践行党的崇高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抛弃自己的狭隘私利,以人民群众与社会发展为重。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目标指引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领大学生寻找正确的成长方向,将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与社会发展情况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现实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主人翁意识,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应有力量。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要明确自身的重要使命,敢于担起时代重任,将人生目标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高度上。

最后,要以提高综合能力素养为具体目标。当代大学生必须以提高综合能力素养作为具体目标,不断获得成长,不断累积综合能力素养,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以提高综合能力素养为具体目标,要求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专注专业领域,以扎实的文化知识为日后担起建设祖国重任筑牢基础。当代大学生需要努力完成学业,在专业上取得突破,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同时,大学生群体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的提升,坚持做到“选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行一行”。

部分大学生的“三观”扭曲,亟需引导

部分大学生拜金思想凸显,价值观扭曲。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一些西方腐朽思想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到我国,会给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造成阻碍和困扰。部分大学生产生拜金思想,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拥有一切”,早已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抛之脑后,在错误思想引导下,就会频繁引发错误行为,甚至有些大学生一味贪图经济利益,出现经商赚钱、荒废学业的现象。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会给大学生“三观”培养造成困扰。

部分大学生理想追求淡薄,人生观沉沦。理想是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并努力为之奋斗。但是,一些大学生将吃喝玩乐作为自己的追求,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单纯地获取收入,个别大学生更是安于现状、疏于奋斗。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理想信念不应停留在生活享受上,应具备更高的追求,将自身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少数大学生认为,能够拥有一份工作就已经心满意足、达成理想了,一旦获得稳定工作便开始享受生活,或吃吃喝喝,或沉迷于网络,开始贪图安逸,导致人生观沉沦。此外,不少大学生喜欢“怀旧”,认为现实生活不如意,却又不想努力奋斗,如果任由这种思想扎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就会多一层障碍。

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缺失,世界观出现偏差。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大学生将影视明星视为偶像,而对革命先烈、科学专家等群体关注较少,甚至有些大学生将“明星”作为日后的职业方向,而对科学家、医生等职业缺乏应有的关注。当代大学生应全面看待社会发展,意识到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更要从国家、社会需要的角度全面考量。

从学生、高校、家庭、社会入手,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要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需从大学生自身入手,实现学生内心的转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而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氛围,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凝练,利用校园文化熏陶感染学生,让当代大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活,以马克思主义的慎独与反思精神为例,要让大学生时刻反思自身行为,要求大学生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抵御诱惑,以慎独作为道德考核标准,提高大学生修养水平。此外,应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学生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往往比课堂教育更有效果,大学生之间要相互引导与帮助,共同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强化高校教书育人功能性,涵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高校对培养大学生正确“三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不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场所,更是大学生正确“三观”培养的主战场。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高校要发挥教育功能,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教学方式,以专题讲座、书本授课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的“三观”。同时,高校应采取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其次,强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与正确“三观”培养关联密切,要将建设美丽校园、德育校园、文明校园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始终牢记育人宗旨。最后,提高高校服务水平。现代社会是服务型社会,比如服务型政府、服务型单位,高校也应与时俱进,从管理型院校向服务型院校转变,注重学生实际需求,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

营造良好家庭与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人生观。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培养大学生正确“三观”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最主要因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家庭环境方面来看,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奠定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不同于其他培养主体,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教育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影响,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多数大学生会参照父母的榜样力量,形成正确人生观。同时,父母对大学生的思想、性格更为了解,了解他们在人生观上的不足,从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应紧紧围绕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良好社会环境。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三观”培育也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我们要消除网络上不良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讲师)

【注:本文系2018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革命文化主题教育”(项目编号:2018-D-02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春华、上官苗苗:《培养正确的“三观”: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

②胡德平:《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4期。

③刘天、刘春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三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史航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
标签: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