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农民工就业难在哪

核心提示: 目前,农民工就业难以及保障的缺失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自身就业选择空间的狭小、现代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就业岗位减少、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造成的身份尴尬而难以被城市完全接纳,是造成农民工就业难、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应下大力气妥善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着力构建令农民工群体充满现实获得感的新时代充分就业新局面。

【摘要】目前,农民工就业难以及保障的缺失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自身就业选择空间的狭小、现代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就业岗位减少、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造成的身份尴尬而难以被城市完全接纳,是造成农民工就业难、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应下大力气妥善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着力构建令农民工群体充满现实获得感的新时代充分就业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 农民工 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亿万农村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辛勤劳作。但是,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他们长期游离在产业边缘、城乡边缘和体制边缘,没有改变其农民身份。农民工就业难、生活不稳定、由于保障缺失所造成的就业质量不尽人意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隐痛。

农民工就业难的成因梳理

受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就业岗位的选择空间。大部分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和技能水平的不足,不得不从事仅仅依靠体力的建筑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一般劳动强度比较大、工资待遇比较低、各种保障机制不健全。同时,由于文化素养与技能水平的限制,一些农民工缺乏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不得不返回农村,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农村经济的顺利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就业岗位减少,也是造成农民工难以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行业的就业岗位被电子化、智能化的流水线机械操作所取代。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纷纷进行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原来以低价劳动力作为竞争优势的行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高精尖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竞争优势的创新型、科技型、外向型行业。这些行业无疑需要的是接受过深厚文化教育熏陶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农民工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得不到充分的高质量就业。

城乡二元结构限制造成身份尴尬而难以被城市完全接纳,也是影响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工进城从事非农生产,虽然人在城市,但是仍然属于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保、迁移等多种政策上存在明显不同。这种不同致使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子女接受不到优质的城市教育等,这些体制与机制弊端造成了农民工身份的尴尬,致使其长期处于城乡的边缘、产业的边缘和体制的边缘。同时,即使身处于城市,相应社会关爱和人文关怀的缺失致使农民工的精神和生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新时代农民工就业难点剖析

工资收入低与工作地房价的居高不下之间的对立与矛盾,是影响农民工在居住地长期稳定就业与生活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是自身工资收入微薄,另一方面是房价的持续攀升,即使省吃俭用、艰难度日也难以在城市拥有一屋半瓦。对于城市的无归属感影响着农民工高质量、有尊严的充分就业,其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技能水平更是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牵绊,身份难以得到认同而不能被城市所接纳致使随迁的农民工子女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相应的社会保障难以得到满足。故而即使在城市就业,其后顾之忧仍比较突出:职业规划与选取中存在的迷茫以及通过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得不到满足是造成农民工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因缺乏文化素养而难以规划自己的职业,难以选取适合自身的岗位,难以通过相应的培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所造成的岗位遗弃现象不容忽视;长期孤身在外,精神与情感上的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农民工稳定就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身处异乡、劳动强度大、生活不稳定,再加上情感上的孤寂、精神上的紧张与无助,容易造成农民工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农民工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缺乏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劳动合同签订率非常低从而导致的欠薪、工伤、超负荷工作现象时有发生,职业病发生率不断攀升,导致劳动权益受到了极大损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以纠正。

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深刻探究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农民工在就业的过程中自身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限制是一个重要方面,体制与机制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同时,给予农民工应有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安慰也是必须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城市建设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倾注了农民工的心血和汗水,深刻剖析新时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着力加以解决,努力构建保障农民工群体高质量、有尊严的充分就业大格局至关重要。

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向全国人民做出庄严承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农民工群体实现高质量、有尊严的充分就业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必须下大力气妥善解决,着力构建令农民工群体充满现实获得感的新时代充分就业新局面。

首先,结构性就业矛盾是制约农民工实现更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的突出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开展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势在必行。农民工群体的知识水平与职业技能影响着其更有尊严地实现就业。同时,随着我国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中国制造”无疑需要真正地转向“中国创造”。这一过程中,知识水平与职业技能的不足甚至缺失必然导致大量的农民工丧失工作岗位或不得不转业转岗。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推进,这种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在所难免。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历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是通行的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作为企业,对于职业技能培训要高度重视并需要制定长远职业技能规划以切实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作为政府,对于失业农民工的培训要加大支持与扶持的力度,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的作用,切实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其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各种政策与产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引导农民工加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通过各种政策与产业的支持,鼓励和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劳动力社会流动的各种体制与机制弊端,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最大障碍,农民工通过代际的升级来改变自我命运与家庭命运的愿望很难实现。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人才市场的诸多不公正待遇、难以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一部分原因也在于目前的体制和机制弊端。因此,通过创新各种体制机制,努力破除现有的体制与机制弊端,为农民工的正常社会流动创造条件势在必行。要让农民工群体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充分的、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为广大的农民工群体解决后顾之忧。

(作者为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政府政务诚信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6LY3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欧阳博强、张广胜:《农民工就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责编/贾娜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农民工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