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用创新理论引领文化产业新发展

核心提示: 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当下文化产业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在于文化载体与内涵创新,两者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在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包容式创新、责任式创新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为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意识与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

【摘要】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当下文化产业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在于文化载体与内涵创新,两者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在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包容式创新、责任式创新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为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意识与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新理论新发展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分支之一。文化产业高速发展需要创新引领,以技术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业态转变。文化产业创新包括动态的文化载体创新和静态的文化内涵创新两个重要层面。创新理论发展涉及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包容式创新、责任式创新四种创新理论,它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动态的文化载体创新与静态的文化内涵创新两个层面切入。两大层面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业态。

开放式创新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21世纪之初,“开放式创新”的理论概念由美国学者切斯布罗首次提出,是基于创新与知识溢出外部性形成的创新理论形式。简单来说,开放式创新,即以信息流的方式,为关联者创新提供条件。将其应用到文化产业中,知识“溢出”的渠道涉及博物馆、出版、影像、影视等行业,产业本身的发展则可以认为是知识“溢出”的过程。

文化产业领域内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外溢”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如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得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的微视频、微信息发展成为可能。在知识与创新不断“溢出”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在不断互动中融入了诸多外部信息,给文化产业创新带来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开放,知识传递渠道更加多元化,虚拟网络中知识传递场所逐步构建起来,如网络图书馆等。

在开放式创新理论下,文化产品消费者的用户信息与文化产品供给者的供需信息,共同组成文化市场信息资源,成为文化产业技术资源的发展导向。相关技术企业、研究机构通过开放式的技术共享与研发合作,遵循文化市场信息需求,确定新产品形式。与此同时,技术中介、知识产权机构、政府共同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政策以及相关管理服务。总体上来看,文化产业只有通过广泛合作,拓展市场资源,才能促进文化产品与技术创新结合,挖掘新的用户需求,从而提高创新效益。

用户创新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用户创新,是美国学者埃里克·冯·希普尔提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主要是指用户就产品或服务提出创新想法并针对产品提出改进意见的创新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生产商以及供应商不是唯一的产品创新主体,用户也可以成为创新主体。用户创新能够有效补充企业知识、市场信息的不足,提供产品改进方案和风险降低建议。

现阶段,文化产业与用户创新理论的有机结合,要求对用户进行分类,以此来确定可行的意见建议与创新方案。比如,专业用户的作用在于进行技术联合、实现文化技术创新;关键用户的作用在于辅助创新,提出创新意见、建议;普通用户的作用在于信息收集、需求挖掘,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彰显文化产品使用价值。归根结底,文化产业与用户创新理论有机结合,最终将表现为文化体验与感知,推动文化产业创新。

在用户创新理论下,首先,应依据市场中的用户实际需求,确定用户分类,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制定不同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不同类型用户之间还应构建协同机制等,确保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其次,应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实施不同的创新方案。尤其需要注重普通用户创新,考虑到普通用户群体,是最大的产品受众群体,对其信息的收集与创新十分重要。对于关键用户来说,应提供技术辅助了解关键用户想法,鼓励文化产品创新。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则需要进行高端联合创新,从而推进文化载体的动态创新。

包容式创新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力求经济增长惠及大众,随后演变成为“包容式创新”。即,基于机会平等、参与平等之上,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以此来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与其他领域市场需求有所不同,从消费层次、市场环境等方面来看,具有独特的需求特征和社会环境。

具体来说,从消费角度来看,人们消费习惯的形成来源于文化产品获得价格以及产品价格的影响。考虑到受众文化教育程度的问题,教育程度高者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内涵认知更为深刻,反之则较为缺乏,特别是抽象化思维较为缺乏。另外,教育程度低者文化产品信息获取渠道也比较窄,口碑消费是最为常见的消费驱动之一,对文化形象设计类产品较为热衷,但是对博物馆、文化旅游、文物等消费水平不高。从市场环境角度来看,如果文化产品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信息通信设施等相对滞后,再加上本地文化风俗习惯影响,那么新的文化思想更加难以融入。

在包容式创新理论下文化产业发展,首先,应基于技术文化载体,实现产品与技术融合,强化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与信息通信设施建设,尤其针对博物馆、图书馆等实体文化产业加强建设,扩大实体文化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其次,应实现对传统出版物的革新,使之与新媒体技术、图像技术结合,便于低文化程度者轻松接受。

责任式创新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有学者针对“责任式创新”提出了新的定义,指出创新应是对全社会的负责,与社会道德伦理相符,满足社会需求。截至目前,全球各国针对科技创新较为关注,创新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所以,文化产业发展应基于责任视角,实现“责任式创新”,对创新战略中的人性化创新、无害化创新应重点考虑。

文化产业创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的负面影响,在文化载体创新以及文化内容创新过程体现得更为明显。通过文化载体创新,落后文化由此传递出去,从而对社会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影响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从文化载体与文化内容创新两方面着手杜绝不良文化的影响。

在责任式创新理论下,文化产业首先应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网络出版行业为例,数字技术的兴起,使得出版载体与内容分离,很多文化产品均面临盗版问题。此时,首先,应加强数字化技术创新,通过文化产品内容加密技术、版权加密技术等,维护文化产品生产者基本权利,保护知识产权。其次,应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随着现阶段“直播”与“网红”的兴起,其对应的直播内容控制技术滞后,应开发信息通信技术,及时对其进行智能化技术监管,促使网络文化规范化发展。

(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李凤亮、宗祖盼:《跨界融合: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新发   理论   产业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