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哪些发展障碍

核心提示: “医”与“养”的资源衔接不足、相关服务机构目标定位偏离、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关人才短缺、服务供需失衡是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基于此,要促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立健全老年人护理险制度,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

【摘要】“医”与“养”的资源衔接不足、相关服务机构目标定位偏离、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关人才短缺、服务供需失衡是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基于此,要促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立健全老年人护理险制度,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医养结合”  养老政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老年病”易发性的低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旨在促进养老机构和医院之间的紧密衔接,使老年人可以同时享受养老服务与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其重点就在于“合”,即通过护理团队、理疗机构以及养老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参与,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中国起步较晚,面临一些发展困境 

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中国起步较晚,缺乏充足的理论支撑,且中国老龄人口众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困难重重。

第一,“医”与“养”的资源衔接不足。从目前很多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来看,“医”和“养”的边界还没有完全界定清晰,对养老群体的服务需求缺乏详细分类,相关服务体系比较单一,服务内容趋同,这与“医”和“养”之间的双向互动不畅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大多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仍然是以“养”为重心,缺乏“医”的资源融合,“医”和“养”二者没有统一协调。

第二,相关服务机构目标定位偏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是当前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这一养老政策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统筹性。然而,从现阶段各地实践来看,虽然一些医疗与养老机构具备了“医养结合”的服务基础,但是大多数服务机构将目标市场定位为高收入人群,没有充分考虑地区的整体消费水平和经济负担能力,使得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无法真正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由于市场定位较高,相关服务机构的入住率较低,限制了“医养结合”养老政策的普及与有效实施。

第三,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当前,一些地区的医保定点覆盖不全面,缺乏健全的长期护理险以及医护险,再加上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单一,集中在政府财政支持上,缺少用于老年人长期护理险的专项支出费用,导致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除此之外,部分养老服务机构中,医疗机构内设不足,即使有些大型养老服务机构内设了医疗机构,但也没有被纳入医保定点范畴之内,老年人的医保不能用于相关养老服务机构的结算,在居家养老方面可以使用医保支付护理费的覆盖率较低,与住院医疗覆盖率相比相差甚远,增加了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的支出负担。

第四,相关人才短缺,服务供需失衡。由于中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不多、专业素质偏低,导致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中,缺乏医疗、护理和康复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医疗机构转变为护理机构,还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都体现出了具有行医资格的医护人员和高级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相关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当前多元养老需求,这与中国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不健全、薪酬待遇较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促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通过“医”“养”资源的有效结合与衔接,可以提升中国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在患病与失能老年人入住率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短期内养老床位的有效周转,增加养老服务机构客户资源的储蓄量,从而促进医疗与养老资源之间的互动与结合。一方面,可以在养老院、医院、社区服务机构等不同机构之间建立起畅通的转介渠道,使这些机构之间的资源相互衔接,构建起有效的“医养结合”服务序列,发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医疗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有效的医疗资源,通过远程健康检测与医疗诊断,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医疗保障,解决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在养老产业中逐渐实现“医”“养”资源的有效衔接与整合。

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传统养老模式压力重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大势所趋。中国老年人口众多,老年群体健康状况不同,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十分必要。一方面,应加大力度鼓励一些条件良好的医疗机构发挥医疗技术优势与专业医护人员优势,下设医疗、康复、保健与养老相结合的大型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另一方面,应鼓励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服务和周边的医疗机构构建完善的协作机制,发挥中小型医疗机构的辐射作用,为中小型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提供医疗、康复与保健服务,实现“医养结合”的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老年人护理险制度,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  

要建立商业护理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险制度。其中,商业护理险制度由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保险基金,其中个人缴纳比例较高,同时老年人的护理险报销额度也较高,这种模式比较适合高收入人群;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模式主要以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互助的方式提供基金,在这一保险模式中,政府统筹负责护理险规则制定,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低收入人群。通过两种护理险制度的结合,不断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险制度,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

由于现阶段中国养老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都无法满足中国社会养老需求,因此,应该增加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从根本上解决相关人才不足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提升相关人员的医护技能水平,对从业人员进行老年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要规范人才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要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鼓励高职、高专以及高校等各大高等教育机构开设老年人护理专业,为养老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向专业化与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吸收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注重吸收低龄热忱的健康老年群体加入老年人护理行业,一方面可以为其自身养老积累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在中国老年群体内建立起良性服务机制。

整体而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符合中国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需求。然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开展过程中,“医”的资源利用程度明显不足,这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落实不到位以及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施过程中,还体现出了专业人才匮乏、医养资源结合不充分等问题,影响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中国的深入开展。因此,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要促进“医”“养”资源的有效衔接与整合,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促进中国社会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②韩俊降、张箴薇:《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政策探讨》,《中国劳动》,2017年第3期。

③林卡、朱浩:《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目标定位演化》,《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胡秀文]
标签: 养老   障碍   模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