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加强中国古代史教育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核心提示: 我们讲文化自信,主要讲的就是价值观的自信,这种自信仅仅依靠教条式的阐述往往苍白无力,必须将之放入丰富的历史语境中,使之有血有肉,更富感染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国古代史教育,使青年群体了解中国历史、理解中国历史、认同中国历史,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守住自己的根和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摘要】我们讲文化自信,主要讲的就是价值观的自信,这种自信仅仅依靠教条式的阐述往往苍白无力,必须将之放入丰富的历史语境中,使之有血有肉,更富感染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国古代史教育,使青年群体了解中国历史、理解中国历史、认同中国历史,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守住自己的根和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 大学生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的传承与认同。作为一种处在当代的过去遗存,文化要传承,需要文本的记载,更需要被认同并切实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古代史教育,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今天,文化不仅仅是独立于个体的存在,它是人们的文化自觉,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必须诉之于诸多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中国古代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青年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豪感。作为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太多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世界诸多文明中独树一帜。时至今日,诸子百家、万里长城、北京故宫,一个又一个带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词依然使我们心潮澎湃;李白、岳飞、文天祥,一个又一个彰显文化魅力的人物依然使我们热血沸腾,这些历史资源对于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豪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中国古代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它涵括了人们创造的种种具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个群体的共同信仰,一个群体所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是一套公认的价值观,社会学往往以集体意识加以概括,这种集体意识往往是维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稳定和谐的坚强纽带。作为价值观意义上的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一些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一部分,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而不是他者的根本依据,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来源之一。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应该包括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讲文化自信,主要讲的就是价值观的自信,这种自信仅仅依靠教条式的阐述往往苍白无力,我们必须将之放入丰富的历史语境中,使之有血有肉,更富感染力。

加强中国古代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携坚船利炮之威席卷而来,曾经绚烂的中华文化一度陷入危机,怀疑、批判随之而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文化不断冲破地域限制融合交汇、相互碰撞,公众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我们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国古代史教育,使所有中国人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了解中国历史、理解中国历史、认同中国历史,守住自己的根和魂,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文化海洋中迷失自我。

一些大学生缺乏系统的中国古代史知识

虽然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大学生缺乏完整系统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微时代”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平板电脑、电子书和手机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智能移动端快速普及,这种现实不仅促使信息知识创作与传播方式发生变革,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在“微时代”里,一些大学生“永远在线”,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他们被淹没在信息场中,阅读习惯日益由深阅读变为一种浏览式、快餐式阅读,“蜻蜓点水”获取信息,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知识的碎片化。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远离现实”而又“繁杂枯燥”的古代史往往因为与时代格格不入而被抛弃,即使少数历史知识侥幸被关注,也是因为恶搞或根据现实不伦不类地“改造”而丧失了其本有的功能。

二是不同社会思潮带来的知识多元化。知识多元化是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个“礼物”,网络的便捷性在知识的传播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借助于网络,我们得以接触各种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我们带来大量学术资源、新闻资讯和娱乐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大量灰色、消极的负面信息。近年来充斥于网络的诸多不健康言论,比如对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质疑和抹黑等,对于刚刚接触社会、强调主体性的青年大学生来说,迷惑性较强。

三是大学历史教育体系有待完善。要串联碎片知识、鉴别多元知识,确立起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虽然我国中小学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历史教育体系,但个别学校在强调数理化的氛围中将作为“副科”的历史课变成“鸡肋”。进入大学后,除了历史专业外,中国古代史显然不是一些功利主义取向的非历史专业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这种现实下,部分大学生的主要历史知识往往依靠网络上的短评、影视剧中的戏说等非正规的渠道获得,长此以往,一些大学生会偏离主流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历史观。

加强中国古代史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加强中国古代史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重视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青年之所以会出现扭曲甚至错误的历史观,从根本上讲还是源于自身价值体系的不健全,因为缺乏参照系,缺乏批判精神,人云亦云,进而导致对自身文化产生怀疑、否定。各种碎片化知识、快餐式阅读模式不但无益于正确历史观的确立,反而可能导致认识的混乱。大学教育的普及化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优势在于利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将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大学各专业尤其是理工农医类专业的通识课对待,通过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在现行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大学生的整体历史知识和历史观,让更多大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争夺现实与网络空间的“观念分配”比例。要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现实空间教育与网络空间教育相结合,让充满正能量的历史占据更多空间。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素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向学生普及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微时代的到来极大拓展了我们的空间观念,微博、微信、QQ、网络直播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之一,既然如此,历史教师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各种网络平台中,积极传播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符合历史真实的知识,使主流价值观多角度、全方位、多形式地呈现给大学生。

(作者分别为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讲师;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山西省2017年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课题“个体化视野下的周秦社会秩序及其重建”(项目编号:2016-1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5月5日。

②陈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论坛》,2018年第9期。

③罗迪:《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4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古代史   中国   大学生   文化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