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突破科技创新能力瓶颈

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我国都关注科技创新,始终致力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国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瓶颈。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构建科技创新多元融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和产业转化,助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都关注科技创新,始终致力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国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瓶颈。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构建科技创新多元融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和产业转化,助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知识产权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我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然,与创新强国相比,我国科技创新总体实力相对不足,未能全面摆脱对他国依赖,并在科研投入、保护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全面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准确把握科技创新趋势,构建多元化融资模式,增强民间资本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满足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而助力我国科技创新突破瓶颈,争夺创新高地。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扎实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阶段迈进,需要以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国家,在高技术制造业、科技论文指标等方面遥遥领先。科技部公布数据也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研发支出1.76万亿元,占GDP比重2.15%,发明专利申请数量138.2万件,授权42.0万件,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5%,国家创新能力上升至17位,我国部分尖端科技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正在逐步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过渡。这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扎实基础。

从全球各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来看,想要成为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需要占GDP比重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所获专利要在全世界范畴内占据较大比重。基于上述四点要求,我国科技创新只满足部分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都未达到创新型国家标准,与美国、德国、韩国在科技创新能力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为弥补差距,我国应注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让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现实中,中小企业凭借着体制灵活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更善于捕捉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并且经济全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产业分工化都给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机遇,政府此时应该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实现科技创新,进而让中小企业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贡献强大力量。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遭遇瓶颈

未摆脱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巨变并非源自自主创新,而是更多依赖不断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成果,移植其他国家成熟产业的结果。一方面,我们需要肯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随着我国技术进步,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部分技术已经达到领先水平,并不断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认对外的高度依赖。我国长期引入其他国家先进技术,导致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不足,并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一旦技术引入被切断,部分产业将失去动力,例如,我国的汽车和芯片产业长期的对外技术依赖导致在想要突破时被“卡脖子”。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金融支持有限。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并且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一般企业而言,研发资金投入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部分企业难以承担研发费用,开始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但由于研发周期较长,并且研发结果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合作研发进展也不顺利。同时,部分企业需要借助融资推进研发,积极寻求金融机构给予支持,但由于金融机构对技术研发项目的服务机制尚不健全,存在服务效率过低、服务成本过高、服务风险过大,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项目研发中,阻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项目与市场脱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随着政府对科技创新重视度的提高,大批科技创新项目上马,但是,其中部分项目盲目开展科技创新,导致项目与市场需求不符,即便获得科研成果,也难以得到市场认可。同时,大部分科技创新依赖融资研发,投资方在项目研发中具有较高的话语权,研发方需依照投资方要求,扩大项目的市场经济收益,提高项目的市场回报率,这样会导致项目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降低。此外,科技创新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保护制度,企业投入大量研发经费,需利用研发成果获得经济回报,收回研发成本,遗憾的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保护制度正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相关制度存在缺陷,导致科技创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保护瓶颈。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瓶颈的突破方式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科技创新体制是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突破的重要保障,我国应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该创新体系应包含产学研技术创新、教育与科研知识创新、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等。具体来看,要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科研活动,确保科研成果转化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和创新产品等维度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估算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可信任度,便于社会资本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此外,还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惩治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提高对科技创新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构建科技创新多元融资模式。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时常遭遇融资瓶颈,企业亟待拓展融资渠道,以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鉴于科技创新融资周期长、风险高,科技创新的前期投入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应建立科技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利用这些基金增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当科技创新项目取得前期成果后,政府再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批量生产。同时,政府还应为社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股债结合融资方式,强化保险对融资的风险控制,鼓励保险企业创设投资基金。此外,政府要推进知识产权融资,简化知识产权抵押流程,逐步向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允许科技创新企业发行债券,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投资市场,构建科技创新多元融资模式。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和产业转化。科技创新的成功取决于市场成果转化,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才有意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搭建科技成果需求和供给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科技成果平台,允许科研方、市场方发布需求和成果,促进科研和市场有效衔接,确保科研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其次,开展试营销工作。科研成果投入市场,在批量生产前应进行试营销工作,当试营销取得预期成果时,再进行批量生产,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如果试营销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应重新对科研产品进行完善,完善后的产品再次进行试营销。最后,通过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扩散。企业之间应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共享科研成果。政府在科研成果转化中也应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完善保费补贴、加大人才供给等,利用这些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作者为扬州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张彬、李春晖:《“新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经济问题》,2018年第2期。

②师博、张冰瑶:《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5期。

责编/高骊  谢帅(见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科技创新   瓶颈   突破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