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秉持改革开放精神 传承地域红色文化

核心提示: 地域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的传播介质,是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推进地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化红色文化的价值挖掘和创新利用,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要】地域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的传播介质,是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推进地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化红色文化的价值挖掘和创新利用,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改革开放 地域红色文化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国家发展的脉络,其积蕴的奔雷巨势让人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的思想和意志贯穿于各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不断扩大开放。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所凝聚升华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饱满精神内涵的文化。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以物态形式呈现的红色文化遗址,是红色文化的生命内核,主要体现为革命历史遗迹、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红色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要以改革开放精神发展地域红色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地域红色文化的价值属性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地要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发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要用大历史的视角,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文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宝贵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夯实一元主导、多元共进的雁阵式文化发展格局。

地域红色文化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的传播介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传播介质很重要。做实做细传播教育工作,就必须开发更具地方属性和气质的教育内容与载体。用好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让人民有更多的亲近感和自豪感。这种更接地气的优质文化资源以生活化常态化的特点,在人民群众那里拥有良好的思想基础。熟悉的地理文化环境,耳熟能详的人文事迹,能引导人们自觉优化自身行为准则。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地域红色文化是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当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推进地域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眼界,更新发展思路,振奋精神。另外,地域红色文化带动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增长,推动城市转型跨越。

地域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拥有红色文化的地方要利用好国家对地域建设的战略平台优势,设计详实的对接方案。地域红色文化遗址资源丰富,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顺应时代发展的脉搏,将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些地方突破转型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接连出台新的政策引导红色文化发展,如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意见》。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虽数量众多,但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开发。一些规模较小,处于点线分布状态的文化遗址存在较大开发难度,而且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调阻力大,区域发展没有连成一片。理论研究人员与开发者协调沟通不够,红色精神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另外,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待加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破坏。

地域红色文化遗址资源传承与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政策及人力智力保障都存在较大缺口。关于红色文化开发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没有及时有效的保护手段。红色旅游在细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流于单纯的集体活动,没有将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旨凸显和落实。

红色文化作品良莠不齐。部分作品偏重通俗化的设计,缺乏庄严的态度,媚俗心理使得艺术作品徒增了浅薄和庸俗的成分,缺少人物崇高精神追求的描述。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呈现出碎片化和瞬时性的特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这种意识形态的断裂态势,使得“丧文化”“佛系文化”等发展迅猛。而红色文化在网络上传播不力,导致网络阵地的缺失。

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地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优化地域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首先,政府应出台更为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政策,将红色文化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按照短、中、长期的发展方向配置对应政策,搭建多方合作平台。同时,加大资金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红色文化遗址运营公司,以点带面,形成区域化、集群化红色文化阵营。其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提高人民对于地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便捷性和亲近性,夯实思想文化基础与群众基础。最后,加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修缮要依规有序推进,制定科学的开发使用方案,日常维护、复建及局部修正等都要有序进行。同时,要通过立法来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如制定《红色文化遗址资源保护法》等。

营造地域红色文化品牌。第一,健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配置对应制度供给,完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国家关于文化方面的法律框架下,探索地区文化产业立法,将有益探索积极推广。各级政府可以出台具体法规,针对土地审批、税费缴纳、运营资金等各方面问题明确权限范畴。政府职能部门要宏观掌控红色文化产业的布局、发展脉络等情况,防止文化产能局部过剩和产业虚热等不良现象。第二,推动地域红色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融合。艺术创作要呼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多从地域取材,依据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等,创作出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以拍摄红色影视剧、举办舞台演出、唱红歌、出版红色书籍等方式,借助新型的视觉艺术以及动漫设计等,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挥品牌集聚效应。

创新地域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式。一要创新地域红色旅游模式。要认识到红色旅游的内核是红色,红色是底蕴更是追求。要依据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对于红色旅游的功能定位,在设计红色旅游路线的时候,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拓展产业链条,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通过红色旅游,让人们了解革命历史、生态发展等内容。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偏远老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做好基础保障。要鼓励老区人民自我发展,自觉加入到红色旅游发展中去,实现脱贫奔小康。要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优化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要善用互联网资源,搭建数字化红色文化阵地。广泛应用微博、微信、QQ等移动客户端,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将红色文化以生动立体的形象推送到人们面前。可利用互联网开展互动交流,提升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建立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档案,搜集整理社会散存资料,规范口述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契机,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深化红色文化的价值挖掘和创新利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分别为吕梁学院思政部讲师;大连医科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青年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多维透视”(项目编号:WQ2017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编/谷漩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改革开放   地域   红色   精神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