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鼓励高校青年党员勇于“亮身份”

【摘要】高校青年党员是青年中的“关键少数”,其发展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但当前我国部分青年党员不愿、不敢、不会“亮身份”的现象仍然存在,阻碍了党的建设。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搭建宽广的实践平台、严格落实党内奖惩制度,使青年党员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亮身份”。

【关键词】新时代  青年党员   “亮身份”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而青年党员就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关键少数”,青年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党员队伍中相对年轻且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党员必须勇于承担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青年党员不愿、不敢、不会“亮身份”的现象仍然存在

青年党员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青年党员因动力不足而不愿“亮身份”、因担当不足而不敢“亮身份”、因能力不足而不会“亮身份”。

第一,不愿“亮身份”。部分青年在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后,行为与之前判若两人,发展前积极表现、事事在前,发展后立马“消失”,将党员身份当成一种辛苦付出后获得的荣誉,但获得后就束之高阁,到用时拿出来,而需要多付出、作表率时,就灰溜溜地“向后转”、自觉“靠边站”。

第二,不敢“亮身份”。《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但当前一些青年党员只记得权利,却选择性忽视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各项集体活动中、在周围青年面临困难时、在大是大非问题前,一些青年党员不敢主动站出来、不敢“亮身份”,自信心不足,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削弱了青年党员的形象。

第三,不会“亮身份”。一些青年党员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底气,不会“亮身份”。部分青年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发展历程等学习不足,一知半解,同时,又不及时认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思想立场不坚定,尤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做不到“四个自信”。

青年党员不愿、不敢、不会“亮身份”的主要原因

青年党员出现不愿、不敢、不会“亮身份”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讲,主要是由于一些青年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宗旨意识不强。从客观上来看,外部环境的冲击使得一些青年党员对自身的党员身份缺乏认同感和荣誉感,再加上高校对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足,导致缺乏社会经验和磨练的青年党员不敢主动地亮明党员身份。

一些青年入党动机不纯。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时候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青年思想活跃、个性独立,但辨别能力较弱、是非观念不强。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汇,西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在潜移默化中冲击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当前,一些青年党员的入党动机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比如,在校评奖评优、未来就业发展等现实需要,成为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动机。一些青年党员缺少对党的认同,将党员身份视为一种工具和砝码。

青年党员发展的指标化与程序化。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对青年党员的考核应注重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生活作风和群众基础等。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考察学生往往重点关注学习成绩,缺乏对其他方面的考察。综合评价指标不完善、入党关口把控不严格,使得一些青年党员在关键时刻难当大任。青年党员发展的指标化和程序化,导致发展的党员对党的认识不足、群众认可度不高,影响了日后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些高校重发展、轻教育。在一些高校中,青年党员发展流程严格、前期事项多,但当青年成为预备党员后,其对青年党员的教育基本上就是通过党课进行,力度不足。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力、支部大会内容固化等,使党务活动流于形式化。同时,一些高校对青年党员的教育缺乏深度,没有联系实际,难以使青年党员深入学习。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方式不新颖、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等,均使得青年党员动力不足,对党的活动缺乏认识,甚至对党员身份产生怀疑。

促使青年党员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亮身份”

第一,应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教育实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青年党员的质量关系着党的事业,因此,应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首要,要组织青年党员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坚持“四个自信”,对党员身份抱有高度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敢于“亮身份”。其次,青年党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比如,基层党组织可以在学校迎新活动、运动会等场合设立青年党员志愿服务岗。同时,青年党员要在党务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中佩戴党徽,主动“亮身份”,自觉向“四个合格”的标准靠拢,为普通青年树立榜样。

第二,应搭建宽广的实践平台,增加锻炼机会。高校应积极为青年党员搭建服务师生的锻炼平台,让青年党员在实践中锻造党性。首先,应提高青年党员在高校中的地位。比如,在学校召开党代会时,尽可能增加青年党员的参与人数,让更多的青年党员有献言献策的机会。其次,应大胆启用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增强青年党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同时,可以吸收青年党员担任学校(院)党委委员,使青年党员对学校(院)发展有更深的体会和见解。青年党员多了“亮身份”的机会,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党员的责任和意义,自我认同感会不断增强,“亮身份”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加。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既敢奖又敢惩。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解决好一些之前没解决的问题和难题。要突出典型,引导青年正确学习。要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起到警示作用。一方面,对先进的模范青年党员要积极鼓励,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使其敢于“亮身份”、自愿“亮身份”。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拔德才兼备的模范青年党员代表,形成正确的价值引导。要充分挖掘宣传优秀青年党员的先进事迹,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展示党员情况,增加青年对党员的认同感,增强其“亮身份”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不合格的党员要根据党规党纪进行处理,使青年党员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对于那些入党动机不纯、思想不端正的党员,要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其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广大青年党员要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亮身份”,努力展现新时代青年党员的风采。

(作者分别为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讲师;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2017年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IGY2017013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吴林龙、王立仁:《问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解读》,《教育评论》,2013年第5期。

②雷西合、赵健、高黎:《对发挥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

责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党员   身份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