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养老服务迫切需要新模式新业态

【摘要】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体系带来挑战,亟需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加快智能养老服务的深度应用、探索丰富化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大力推动异地旅居式养老模式、培育养老服务和金融业融合的新业态。

【关键词】养老服务  新模式  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人口老龄化态势的加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严峻挑战,亟需在供给侧改革思路下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以新技术、新业态形成新动能,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需求。

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意义重大

助推供给侧改革和释放政策红利。为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下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2017年3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适老金融服务等,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要求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繁荣老年消费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了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持续激发养老服务动力活力,应加快建设多样化、多业态的养老服务业新格局。

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养老服务产业链长、黏性高,一方面能通过产业前向、后向关联产生系列连锁效应,带动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老年地产、养老保险、养老金融等诸多产业发展,通过与多业融合形成混合型经济形态,以新模式新业态产生聚合效应;另一方面养老服务能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深入融合,不断创造和丰富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老年消费群体体验式的用户价值创造,不断开拓新型领域和消费市场。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拉动GDP增长、培育新型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伴随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多样化、多元化、多业态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会迅速形成,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得到改善,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以养老服务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动能,不断催生和创造出更多个性化、丰富化服务需求和消费市场,吸引上下游关联产业的融合并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实现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换代”式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适应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现行养老服务供给内容主要局限在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物质方面,服务项目少、服务层次较低,中高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转型、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和老年人对品质生活日益追求,具有中、高档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对商业性、高端性、个性化、丰富性的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兴起,传统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结构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各类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必须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加快智能养老服务的深度应用,探索丰富化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

加快智能养老服务的深度应用。第一,加快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面向机构和居家老年人开展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将老年人与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融合、交互;动态搜集老年人需求数据,对老年人服务需求进行智能管理、快速制定计划和订单、及时组织上门服务、展开数字化监管等。第二,培育“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建立“互联网+日间照料中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社区开展多层次、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智能技术在社区的应用和创新,吸引居家养老老年群体积极参与,带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和服务成本下降,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手段的丰富和升级。第三,推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养老服务产品的深度应用。通过智能手表、手环、智能健康管理等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监护、智能轮椅、智能手机等智能化养老设备,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传感网络信息平台,提供健康状况监测、远程操作监控、订单式服务点播、GPS定位、呼叫救助等服务。

探索丰富化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第一,探索养内设医模式。即将医疗机构纳入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养老机构依据服务人数、场所规模、现有设施等条件,配套护理站、老年门诊、医务室等机构,并按比例配备相应医护人员。第二,探索医养一体式模式。即在养老机构内嵌入、融合医疗机构,通过成立护理院、老年病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等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将养老机构打造为集养老、医疗、护理等一体的综合型机构,充分整合医养产品和服务功能。第三,探索医养协作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和相互合作,或在医院设置老年专科、老年绿色通道等,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上门或预约医疗服务。第四,探索医疗外包模式。不具备医疗机构设置条件或不善于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依托周边先进的医疗卫生资源,将医疗护理服务等通过服务外包模式,委托给具有专业资质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经营管理。第五,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以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大力推动异地旅居式养老模式,培育养老服务和金融业融合新业态

大力推动异地旅居式养老模式。第一,建立异地旅居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模式和生态圈,打造异地旅居养老服务产业链。各区域根据本地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养老服务供给等现实基础,形成区域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总体格局,推动异地旅居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并发挥养老服务跨区域的协同集群效应。第二,在异地旅居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如有的区域可依托本地的生态、农业、旅游等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发展乡村养老、田园养老、生态旅游等养老模式;有的区域可利用公共服务齐全、生活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等优势,面向中高收入群体,发展连锁式、智能化、候鸟式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等等。不同区域养老服务模式能相互支撑、形成良性互动,在异地旅居养老服务生态圈内实现了有效供给。

培育养老服务和金融业融合的新业态。第一,商业银行支持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发展创新,为养老社区、养老地产、养老基地、健康养老等提供融资服务,为养老机构运营提供信贷服务,为个人提供综合性和个性化养老金融产品和零售金融业务,满足老年人照料服务、便捷生活、交通出行等一站式需求。第二,将保险产品和养老服务产品互动结合,为养老服务产业提供优质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养老服务全周期产业链价值,实现保险和医疗、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第三,创新养老服务PPP模式,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养老服务PPP机制能够加速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通过带动金融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不同产业链环节,实现生产要素从低端领域流向高端领域、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不断满足养老服务项目多元化融资需求。第四,试点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和养老产业专项债,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筹集资金,投向高成长性、新业态的养老服务项目,为养老服务产业和资本结合提供新思路。第五,尝试养老地产金融创新模式——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将低流动性、非证券化的地产投资转化为流动性证券资产,为盘活养老地产及其可持续性运营提供路径。

(作者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经济新常态下养老服务产业化模式选择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5YJCZH230)成果】

【参考文献】

①徐美玲:《“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7期。

②张国平、刘芳:《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研究》,《经济问题》,2017年第12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业态   养老   模式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