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昌化溪变得这么美真不敢相信。”望着清澈的溪流涓涓流淌,两岸景色美丽如画和宣居的生态环境,使得年逾古稀的陈金荣和60多名老知青连声点赞。第二故乡的蜕变,让这批当年为此付出青春岁月的“老昌化人”感慨万分。
20世纪60年代,19岁的陈金荣随同百余名杭州知青来到临安昌化插队落户,陈金荣被分配在临近昌化溪的朱穴大队,“插队那年,就遇上了特大‘七五’洪水”,陈金荣指着青山潭片区,记忆犹新说:“洪水过后,那片区块连同下游的上千亩农田被洪水、沙石冲涮得荡然无存,昌化溪更是面目全非,老百姓住在河边没水喝。”
昌化溪承载着200余个自然村万亩农田灌溉,是包括主城区在内沿线近4万人口唯一的饮用水源,是昌化人民的母亲河。“七五”洪灾造成了当地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的严重破坏,时值十年动荡,灾后重建也只停留在主要区块动了小修小补的“小手术”上,但治标不治本,“大灾三六九,小灾年年有。”沿溪的庄稼不能保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当地政府逐年提高了河道治理的力度,先后成立了昌化城防指挥部,昌化溪流域管理所等专职机构,对昌化溪进行不断地提升改造,几十年来,政府班子人员虽几经更迭,但河道治理从没间断,一茬接着一茬治,政府资金虽紧缺,但治理河道资金每年按计划投入从不打折扣。前后投入了3.7个亿,对主城区流域动了“大手术”,浇筑起2800米防洪大堤和亲水平台,主城区上下游分别建起了二道自动水坝,保证常年水位在3.3米。2008年以来,昌化镇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河湖库塘清淤整治,劣V类水剿灭行动。昌化环保所在昌化溪设立了16个水样抽样监测点,明确了17位河段长,助力“五水共治”。
昌化溪的提升改造和‘五水共治’的有效实施,使得昌化溪的水质有了明显提升。近几年通过昌化溪上下游十几个监测点反复抽检,昌化溪水质都在二类水范畴,达到了饮用水标准”。
昌化溪的变迁,极大地提高了昌化溪沿线村落群众巡河护河的积极性,一批志愿者护河队、群防联护队、妇女清洁队、学生保洁队等队伍应运而生,特别是由昌化城管中队组成的昌化溪监察队在流域日夜奔波。为便于监察,在河道两岸安装了数百个监控探头,按季节年年进行增值放流,到目前为止先后收缴渔网和倒笼300余副,处理非法捕鱼人员数十名,同时分15批次投入鱼苗30余万尾。
在做好水面功课的基础上,昌化镇还注重岸上的文章,自去年开展的小城镇综合治理以来,前后投入了近千万元对昌化溪两岸及滨江路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种植高大景观树木数百棵,安装景观灯数百盏,建造游人休闲场地数十处,昌化溪水清、鱼沃、岸绿、景美得到了全方位的实现。
昌化溪的提升改造,带动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大批外来客商来昌化投资、经商,这个仅两万人口的小镇聚集了120家高低档酒店和餐馆,拥有90余家宾馆和民宿,直接或间接从事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达一万余人。
昌化溪通过历年不间断的提升改造,已成为临安区屈指可数的美丽河湖之一,今年,临安区将昌化溪推荐参与杭州市美丽河湖评定,进一步增强了昌化人的获得感和参与度。据了解,目前,昌化各界掀起了“关爱母亲河,争创文明人”和“南屏紫溪护昌城,一江清水送钱江”热潮,机关、学校及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数千人队伍参与其中。昌化镇负责人方顺平介绍说:“昌化溪两岸每天都有自发组织者,捡拾垃圾、护理草木、清理上游漂来的漂浮物,大家都为美丽河湖的创建作为自己的一项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