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我国如何构建新时代养老体系

【摘要】在我国人口的深度老龄化加速来临背景下,构建现代化养老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推进构建新时代养老体系,应加强社会引导,转变养老观念;加强政策体系构建,为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强协同发展,加快养老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加强创新产业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养老产业上的应用。

【关键词】养老  养老产业  深度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充分认识我国养老事业当前发展现状,是构建新时代养老体系的基础

从社会观念上看,我国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方式仍然占据社会主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体现之一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生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以儿女为主体的家庭式养老模式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养老的主流模式。此外,在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传统习惯也是影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4+2+1”的家庭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即两个年轻家庭劳动力需要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这就导致年轻一代家庭负担急剧增长。虽然目前生育政策有所调整,但我国短时间内仍旧无法缓解社会养老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将养老事业推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社会政策上看,我国扶持养老产业的政策仍有待完善。养老产业所提供的产品不同于其他产业,一方面其具有商品属性,这就导致养老产业需要接受市场调控,需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另一方面其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这就需要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使其兼顾社会公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政府也加大了养老保险政策的力度。截止2017年底,我国涉及养老的规章制度就接近120项,仅2017年当年就有超过10项政策发布。这说明了我国养老事业正在日益被政府所重视,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但对出台的政策具体分析,仍会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的规定,我国养老政策多是零散的存在于各项制度规定中,缺乏系统性的统一规定;二是在发挥资源引导方面的力度仍然较弱,缺乏税收激励、财政补贴等物质上的激励;三是对养老行业发展的指导性较差,在养老产业运营主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各个方面缺乏具体指导。

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养老产业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供需矛盾一方面是数量上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是结构上的供需矛盾。从数量上看,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存量床位数约700万张,而按照发达国家50床位/千人的标准计算,我国目前约有1200万张床位的社会养老需求,且我国老龄化人口正在快速增加,未来养老床位需求将会更多,所以从数量上看我国当前养老床位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从结构上看,我国目前养老产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养老产业存量较少。另外,从城乡分布来看,我国养老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乡村较少,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养老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存在着数量、质量缺口,但这也说明我国养老产业未来将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从运营角度来看,我国养老产业盈利模式不清晰。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可盈利的运营模式,养老院普遍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入住率达到80%左右才能保持盈亏平衡,但实际平均入住率仅有70%左右,这就导致我国目前养老产业基本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态,只能勉强维持运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养老院前期建设成本、固定资产、养老设施投入较高,因此需要后期有较高的入住率来分摊前期的投入成本;二是我国养老产业链开发不足,导致我国养老产业运营需要后端经营缓慢回收成本,而且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三是当前养老产业运营主体,针对中国市场的商业布局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精准的产品供给。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养老产业运营主体对我国养老产业消费习惯以及运营模式,都未能有很好的把控,这也是我国养老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盈利的经营模式的主要原因。

多措施全面推进新时代养老体系的构建

加强社会引导,转变养老观念。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受传统文化、传统思想、风俗习惯束缚严重,因而转变观念是构建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养老体系的基础。转变传统养老观念要多措共举:一是养老机构应加大关于市场养老的宣传,从而为社会各个阶层、各年龄阶段的民众做好养老产业知识普及工作,以逐渐转变民众的社会养老观念;二是养老机构要加大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研发。养老机构应不断深化养老服务理念,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以开发出真正适合老年人养老的产品,从而通过真真切切的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养老服务产业的好处,这样他们才会真正认同、接受养老服务产业;三是建立透明化养老制度,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不仅要通过硬件上的投入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更要致力于养老制度上的建设,以构建起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式养老服务机制和开放、透明的养老运营机制。

加强政策体系构建,为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我国养老产业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盈利模式没有形成、运行机制不清、监督管理不严等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以构建真正能为现代化养老体系保驾护航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出台具有全国性指导意义的法律文件,以便为各层级具体养老规章政策的制定形成指导;加快更强有力的具有资源引导性的政策的制定,我国目前养老产业普遍利润较低,因此更应加大资源引导力度,通过税收激励、财政补贴、物质奖励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鼓励养老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并加快行业运行指导政策的制定,而该类政策的制定应从养老产业运行主体、运行机制、服务标准、硬件设施、从业管理、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出发,从而形成具有行业实践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引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协同发展,加快养老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养老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协同性强的产业,需要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的参与,因此在现代化养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注意与社会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新时代养老体系一方面在自身构建过程中要不断突破,即要求养老产业不能只专注于传统的养老服务内容,应不断整合其他社会资源,构建社会链条、平台,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应通过融合发展,有效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养老产业发展,进而降低养老产业发展成本,提升养老产业附加值,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加强创新产业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养老产业上的应用。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必须要有效利用我国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大力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这就要加快大数据在养老产业的应用,例如建立养老产业数据库,从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消费群体构建等方面加强大数据的应用;加快智能化在养老健康产业的应用,例如加强智能技术、现代化科学养老仪器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并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等现代化智能技术实现远距离养老服务,以促进现代化养老产业云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与社会发展新理念相结合,以加快构建现代化养老服务业体系。总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结合,能够促进养老服务更为市场化、便民化、信息化。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吉林省共享民生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70327SK)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颐:《文化融合与价值构建:论养老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责编/贾娜    美编/宋扬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养老   新时代   体系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