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积极营造助力良好社会风尚的舆论环境

【摘要】社会风尚的形成与稳固需要社会舆论的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风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社会舆论自身、成员以及其整体环境,都使得这种影响关系现实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舆论  社会风尚  可能性  现实条件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舆论影响社会风尚的理论可能性

社会风尚是指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而社会舆论是社会道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舆论与社会风尚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树立,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筑牢“主心骨”,持续营造“精气神”,积极弘扬“主旋律”,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渗透,促进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共同理想与价值追求的实现。

社会舆论指引社会风尚建构与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力较大,它能够驱使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因此正向的社会舆论有指引社会风尚建构与实践的作用。社会舆论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传播出去,同时也能够通过通俗的案例与事件展现出来,恰好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舆论不仅可以对人、事、物作出肯定评价,也可以揭示出否定评价,引发社会全民关注,并利用社会舆论的引导矫正作用将消极行为转变为大众认可的行为标准之上,从而促成社会风尚的建构与实践。

社会舆论促进社会风尚形成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进一步加深了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在网络、媒体、数据等多元化影响的环境下,个体对素未谋面的、影响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理与行为较为依赖,个体对这种心理与行为在不断接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大多数人”类似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演变成社会风尚。

社会舆论促使社会风尚与社会成员反向连接。社会成员通过社会舆论形成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由此将社会成员与社会风尚之间联系在一起。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促使社会成员与社会风尚建立心理与行为的动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对其自身具备条件与所处环境的认知与理解,通过比较、归类等过程,从而接受社会舆论形成正向心理与行为,形成和修正自身的价值观,以形成社会风尚;另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关系维系的构建与确认,利用社会规范、制度、机制等形成的社会关系,促使其自身不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从而达到社会认同的统一标准,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

社会舆论影响社会风尚的现实条件

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舆论对社会风尚影响程度加深。社会舆论的传播速度在新兴技术与设备的作用下呈现出倍数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新媒体兴起之后,社会舆论拥有了发酵的空间,从而得以快速传播,其中涉及的信息辐射范围也被充分扩大。在该条件下,社会舆论中的“意见领袖”与“沉默螺旋”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舆论呈现出显著的一致性特征。比如说,“意见领袖”引领整个社会舆论的动向,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而与此同时,“沉默螺旋”在面临赞同观念时也会表现出沉默,促使另一方的声音日益强大,也推动了社会舆论“一边倒”。因此,对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来说,它们深受“意见领袖”与“沉默螺旋”的影响,其中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影响社会风尚,甚至改变社会风尚。

心理层面下社会风尚行为主体对社会舆论认可度提升。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其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基于心理学视角来看,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如果当某个个体的主观意见及经验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肯定与认可,再通过更多社会成员的传播、分享,进而得到社会的证实、形成的社会经验,在整个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由此影响到社会风尚的行为主体。社会风尚行为主体在心理层面上接受了经过肯定的社会舆论,使得个体与宏观社会的意见、经验联系在一起,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信任社会舆论。

社会环境下社会舆论化解了部分社会风尚建构矛盾。社会风尚的建构过程同以往任何一种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一样,都需要经历矛盾产生、分析与解决等多个环节。宏观社会中的时尚、流行以及舆论等无疑流露出社会的风尚,再通过社会成员的生活感悟、风俗习惯、社会信仰、社会行为等表现出来。社会风尚的建构与社会成员、宏观社会之间有着循环往复、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风尚的要求与规范塑造良好的品行与人格,同时社会成员也会根据其自身需求与环境变化有选择性地践行社会风尚,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而引发矛盾。此时在社会舆论的作用下,对社会事件与行为产生道德谴责与批判,实现对不良社会价值观的矫正,从而解决其中的矛盾,帮助构建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风尚。

社会舆论影响社会风尚的正向路径

充分认识社会舆论双重属性,正确引导和塑造社会风尚。从社会舆论自身来说,有自发的社会舆论和自觉的社会舆论之分。其中,自发的社会舆论自下而上形成,自觉的社会舆论自上而下形成,两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也是如此。自发的社会舆论具有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基础,不仅在信息覆盖面方面较为广泛,还更具有制约性和权威性,对社会风尚产生的影响更大。自觉的社会舆论则需要辩论、论证、总结、提炼等过程来进一步确定其可靠性,尽管这样,这种社会舆论更容易促使社会成员接受,从而获得较强的群众基础。社会舆论中不仅具有正向的、积极的、正确的言论,同样还具有负面的、消极的、错误的言论,这是社会舆论的本质属性,因此,应充分认识本质,对社会舆论中的正向、积极、正确的部分予以重视并传播,对社会舆论中负面、消极、错误的部分予以遏制与消除,从而达到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目的。

克服社会成员自身的影响,加大社会舆论监管与社会成员培育。在信息网络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与舆论环境、空间相对开放,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各有深浅,当社会成员原有道德认识、观念、行为习惯于社会舆论中所倡导的高度一致的价值理念时,则会进一步加深其原有的心理与行为,从而作出既符合社会舆论,又适应个体需求的选择。然而,当社会成员原有道德认识、观念、行为习惯于社会舆论冲突时,就会成为制约社会舆论影响社会风尚的阻力。因此,为了克服社会成员自身的影响,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会舆论的监管与控制。同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等也应加大对社会成员良好社会风尚的培养,帮助社会成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环境是社会舆论得以发挥的重要场所,社会舆论自身所具有的语言化、秩序化特征在社会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此同时,社会舆论的形式、发展过程、作用效果等也都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而言,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功利性思维与利益思维过分重视,而文化市场中影视剧等也都或多或少宣扬了物质至上、消费主义的思想,这些都会对社会风尚的塑造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社会舆论对社会风尚建构的制约性、群体性却没有完全体现。所以,面对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应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改造舆论环境,从市场发展中各行业领域入手,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渗透主流价值观。此外,还应在影视剧中注重负面效果的消除,从而搭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建构环境。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李欢:《网络舆论监督:正向功能与负面效应》,《新闻前哨》,2016年第5期。

②李伶:《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6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史航(实习)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风尚   舆论   环境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