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的四个维度

自信 自觉 自律 自强

【摘要】对正处在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形成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观具有重大意义。应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律、文化自强四个维度出发,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让其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保护者,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律  文化自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已成为影响综合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如何涵养优秀传统文化观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自信: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根本前提

文化自信是指作为文化主体对客体通过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行为,形成具有稳定性文化认同的心理特征的过程。文化自信源于文化根基,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根基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支撑。因而,在各国文化相互交融交锋的今天,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文化自信,就成为充分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根本前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汇聚,是碰撞凝结而成的智慧火花,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精神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是被高度认可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质与风貌,推动着文化自信的形成。因此,生生不息、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要真正实现文化自信,应着重实现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从实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观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其中更不乏有些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对民族文化的主观错误认知,是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重要问题。要从多方面树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在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帮助大学生应对文化激荡的挑战,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自觉: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的重要基础

文化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通过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认知,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文化。要壮大优秀中华文化,就必须做到文化自觉。在此过程中,高校作为文化创新的主要媒介,如何符合时代要求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构建文化自觉培养体系,则成为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的重要基础。

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张华、李久东等学者也提出,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更多的是指其在研习文化、内化文化和创新文化中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并在“下学而上达”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主动追求、理性选择和自觉践行的文化信念。那么,在这一大环境下,大学生应自觉持有责任心与使命感,重视自身在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中坚力量,可从第一课堂入手,以思政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各高校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与特色文化,以具有高水平文化自觉性的教师为示范,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第一课堂的思政教学中,并巧妙结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思考,以实际结合理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观的自觉意识。

通过教育教学的落地方式,让大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谨记中华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自省和创造。这不仅有助于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构建优化,还有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全的人格。

文化自律: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的基本原则

古语有云,“修身律己”。即修养身心并学会自我克制,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可见,文化自律的意思也与之大体一致,多指文化的自我约束、克制与不断完善,是一种文化绵延流传至今的关键所在,而其核心为对外强大的包容性与对内严格的自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之林屹立不倒,其与他国文化相异的内生自律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律性,主要得益于其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其文化精髓为“自己管理,管理自己”,即降低主观随意性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端正自己的心术,遵循自然万物本身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向内的文化自律,是反求诸己、反躬自问的“修身”之学。反观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也是如此,首先应做到“律己”为先。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为例,要做到让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一直抱有较高的热情,培养其浓厚的学科兴趣,在不受外界浮躁环境干扰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校园时光里安于对学问的研究,真正做到“为己之学”而非“为人之学”,将学习的目的回归为提高自身,这更加有助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文化自强: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有效路径

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大学生作为文化自强的传播主体之一,肩负祖国文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拥有坚定的信念,自觉践行文化自强道路。因此,基于文化自强这一核心要素,笔者认为应从理论、情感及实践等三方面出发,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

首先,立足理论基础,用优秀传统文化固本铸魂。要优化大学教育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堂。要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文化理论水平。其次,回归内在情感,用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人文校园建设。要树立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后,增强实践认同,用优秀传统文化锤炼品质。立足日常生活,引导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借助校园组织或媒介,大力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如借助校园报刊以专题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生组织不定期举行各类知识竞赛,运用校园网络平台推送经典传统文化故事,依托图书馆举办经典藏书读书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校园内的文化传播资源,达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推广传播的目的,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大学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对正处在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形成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观具有重大意义。应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律、文化自强四个维度出发,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让大学生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保护者,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为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YG20162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②郝桂荣、李本智:《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3期。

③楼宇烈:《自觉自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人民日报》,2016年9月12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宋扬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文化观   维度   传统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