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担当精神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要认真践行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敢于”的精神内涵,切实践行“五个敢于”的精神实质,让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新时代  责任担当   

【中图分类号】D260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认真践行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敢于担当的民族品质

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岁月的长河中长期发展的积累与沉淀,是价值追求、审美理念以及情感积淀的浓缩与精华。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仅包含着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不仅是民族义务更是一份历史责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构建于根基之上的大厦也必然面临坍塌的风险。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担当并勇于担当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与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所阐释的便是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要热心地去做,而对于国家有害的事情就要憎恶它并远离它;“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所揭示的更是勇于担当的民族品质,忧虑国家大事而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些就是忠贞之臣的志向;“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倡导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担当意识,不管自己的身份地位如何,忧国忧民的责任始终不能忘怀;“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所透射的更是一种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的民族气节。

我们不难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具有敢于担当的民族品质与民族精神,正是这些精神一直鼓舞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华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有助于我们形成新共识,汇聚更加强大的民族力量,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五个敢于”是新时代责任担当精神的高度凝练

敢于践行责任担当体现的是为民务实的胸怀与真抓实干的气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深刻变化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责任。这一新时代的历史责任赋予了责任担当以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敢于担当精神的内涵作了“五个敢于”的高度提炼和深刻阐释,即“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五个敢于”是新时代党的事业继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奋勇拼搏的现实鞭策。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立场,站稳脚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以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上要打破沉默、敢于发声、勇于亮剑,不做“两面派”“双面人”,不“和稀泥”,更不做“老好人”;“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党和国家事业进行到底,同时要善于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在干事业的过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引导思维变革,推进工作创新;“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摒弃怯懦心理,不畏艰险,做好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让“人民公仆”的鲜明旗帜高高飘扬,不临阵退缩,更不做“逃兵”;“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襟怀坦荡,敢于正视错误,不推诿避让,不虚以委蛇,同时要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不对上欺瞒,对下蒙骗;“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原则、一身正气、扎实工作,敢于同一切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在思想上进行交锋,在行动上坚决斗争,不随波逐流,更不做“和事佬”。

“五个敢于”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于新时代责任担当精神的高度凝练与深刻总结。深刻学习和领会“五个敢于”的精神内涵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践行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努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民风与政风,让敢于担当又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能够建功立业、大展宏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彩。

认真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才能更好地践行新时代责任担当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质产生与发展的沃土。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警示名言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为政警句体现的都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的原则底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贞意志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优秀品质体现的都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的坚韧干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胸襟抱负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体现的正是“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顽强精神。这些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诗句名言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与提炼,更是中华民族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深刻展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所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精神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之源与深厚的肥沃土壤。正是在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新时代的责任担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深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更要在肩负发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中切实践行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当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敢于”的精神内涵,从历史的维度,在现实的实践中,切实践行“五个敢于”的精神实质,让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价值追求,让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这一点不仅对于党和国家事业意义重大,更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均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唐任伍:《“五个敢于”是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 人民论坛网,2018年4月5日。

②李小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

责编/孙娜    美编/宋扬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中华   传统文化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