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与突破——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的积极探索

核心提示: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些突破,但仍然存在“单科生”思想、目标模糊、导师缺乏等问题。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方法,但以专业基础为根本,鼓励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的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些突破,但仍然存在“单科生”思想、目标模糊、导师缺乏等问题。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方法,但以专业基础为根本,鼓励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 跨学科 创新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的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重要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科学技术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创新往往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因此,跨学科的协作和结合是当代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础,所在的环境是科研资源相对富集的科研院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群体。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府乃至选定专业后,本科生对专业性质和内容不完全清楚,研究生阶段正是按照学习兴趣进行选择的一次重要机会,所以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难点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在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尝试和努力,并初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培养模式,如跨学科学分制模式、创新平台模式、科研项目模式等。然而,各类模式在我国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单科生”思想根深蒂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有所突破,改变长期以来的“单科生”教育模式。在现有的高等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升学后学习方向的总体趋势是单一专业,而对专业交叉或跨学科领域往往涉及较少。同时,我国高校施行的学生制度与发达国家高校的学分制度仍然有较大区别。首先,必修课程学习任务重,学校对学生必修课成绩要求高,如此指向性的管理规范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影响;其次,相同课程授课教师少、授课形式和内容相似度高,不少高校对课程所使用书籍有明确选定,限制了跨学科、创新思维发展;最后,选修课选择性少,课程难度或获取高分难易程度往往成为学生选课的首要因素。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跨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体系的课程,对于一些个人科研目标不清晰的学生,很难建立个人可行的科研计划。同时,由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需要并不了解,如果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往往会出现课程选择的盲目性,容易造成涉及广、不够深的状况,所以需要对跨学科研究生设定准确的培养目标。然而,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往往是空白区域,没有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者社会反馈数据可以借鉴,在这种条件下所制定的培养目标难以准确定位。

跨学科导师需求难以满足。教师一直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在跨学科教育中,导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的科研计划、学术论文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因此,在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首先,要求导师有跨学科教育的思想意识和学科背景,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向跨学科领域或者交叉学科领域指引,激发学生积极性;其次,对这些研究人员的学术评价、职务晋升、个人待遇方面,要根据其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现阶段,高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导致此类教师资源缺乏。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高校是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科研资源富集区域,因此,高校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笔者所在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这些年围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对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设置跨学科专业,设立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为了更好地培养跨学科人才,西安石油大学结合自身学科设置特点,根据目前石油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敢于突破常规,在国内率先设立“非常规油气工程”专业,并鼓励招收具有地质、化学、机械等非石油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考,以实现跨学科间的知识交叉融合,从而解决非常规油气此类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难题和人才需求。

明确目标定位,改善培养模式。为了明确跨学科研究生目标定位,学校鼓励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导师跨院系招生,并鼓励不同院系老师合作承担和完成相关项目。这样一来,导师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而在日常组会交流讨论时,不同目标、不同背景的导师和学生又能定期进行探讨。这一方面使得项目能够高效、高质完成,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传统的单一学科背景下学生的潜力发挥与能力培养状况。

优化课程设置,改变选课思路。除了专业要求的既定学位课(必修课)外,根据课题的需要,专业课(选修课)均由导师和学生协商自主选择,且学位课和专业课的比重基本持平,并增加部分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的学分,部分专业邀请其他院系的老师来教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选课的积极性,且有导师的指导,选课更有针对性,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学生的选课思路也发生了改变,兴趣得到满足。

优化导师结构,开展“双创”活动。近些年来,学校从企业和研究院引进了大量不同背景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他们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通过将其“混编”至不同课题组,使其经验与校内教师所具有的扎实理论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使得导师结构进一步优化,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基础。另外,学校响应国家“双创”号召,设立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并对于跨学科、跨院系的学生项目给予优先大力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跨学科机制的完善。

鼓励跨学科交流,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学校与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建设多个系统创新中心,如与中国石油大学等14家单位共建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石油总公司建立CNPC石油钻井信息应用技术中心等。以协同创新中心为“点”,以“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为“线”,以企业工程化应用为“面”而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依托油田企业,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和科技资源的汇聚,建设交叉学科复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示范基地,构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

加强跨学科研究生实训培养,建立联合培训基地。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堆砌和积累,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需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因此,建立跨学科研究生实训基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西安石油大学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陕西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都为创新人才实习提供了良好环境,使得创新人才对现场实际应用有更好的适应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只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规律,不断适配和调整,终会形成完善的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满足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为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教授)

【注: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M15)和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gh14062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叶中:《科技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跨学科培养》,《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第3期。

②张山林:《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4期。

责编/温祖俊吧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跨学科   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