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视野 > 社会 > 正文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福利

——评《大众福利》

西德的路德维希·艾哈德所著的《大众福利》是一本论述经济发展和大众福利的著作。艾哈德是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部部长、副总理、总理等职,被誉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艾哈德认为,社会福利与市场经济是共同道德价值的不同表述,“福利”有可能“无节制发展”并使国家不堪重负,国家必须强大到足以有能力依照秩序和规则去解决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的冲突,才能切实保障大众福利。

本书共有十七章,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回顾了西德在二战后由计划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作者以夹叙夹议的写法,在详细介绍西德的经济改革情况的同时,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市场经济思想。正如作者在第十七章所点明的那样,写作此书的目的并非是要在理论上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要回顾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从而吸取经验教训,以坚定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信念。本书主要观点如下。

一、推崇自由竞争,反对市场垄断

在第一章,作者表明自己的一贯主张:实现“提升整体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径是发展经济竞争。作者认为“来自竞争的繁荣”是实现“全民繁荣”的途径,竞争是实现繁荣和保证持续繁荣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在一个以自由社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里,保证自由竞争是最重要的任务。作者指出:“与其喋喋不休地争辩国民财富的分配,倒不如集中所有的人力来增加国民财富;何况争辩不休往往会走入歧途,耽误国民收入的增加。参与者分享不断增大的蛋糕要远远好过让他们争夺一份小蛋糕,因为这样一方利益增多,必然有某一方利益减少。”“只有经济增长,才能保证即便是贫困阶层也能越来越多地从社会发展中受益。”

在第七章,作者进一步指出最经济、最民主的经济制度是竞争的经济制度,政府只有在完全竞争机制无法实现时才需要对市场进行不可或缺的引导,而卡特尔恰恰阻碍了自由竞争。

二、主张经济法治,反对集权统治

在第六章,作者以“经济部长不是私人利益的代表”为题,指出市场经济旨在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推动经济发展,而保持竞争自由则是任何市场经济的基础。作者认为,国家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国家必须从控制整个社会利益着手,使大家都能有所获益,而非满足个别集团的特殊权利要求;作者认为,如果国民经济兴旺起来了,经济的各部门和各系统也会兴旺起来。

在第八章,作者指出执政者应该经常考虑国民对国家的态度,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多数人的意见得到支持,少数人的意见也允许被保留。

在第十四章,作者认为经济政策对于形成政府与政府,以及人民与人民之间的联系起着重要作用。

三、强调自由市场,反对过度管制

在第二、三、四、五章,作者记录了西德“市场经济的诞生”过程和为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所进行的论战。作者认为,1948年是德国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德国成功地将货币改革和经济改革相结合,彻底取消了全部经济领域中的一整套复杂的政府管制。作者指出,平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是货币稳定,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是要在没有通货膨胀的趋势下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只有在货币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更高的生产率和自由竞争,才能在世界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解决西德人口大增所带来的问题。

在第十三章,作者以“军火经济与市场经济”为题,提出必须完全依靠税收的途径来筹集军费,而不应当滥用中央银行的便利通过货币贬值的方法来保障军备。同时,作者指出国家应该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认为扩军备战是完全出于政治保障,而非经济的原因。

四、注重经济持续发展,反对绝对平均主义

在第九章,作者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不在于分配,而在于要提高生产率、增加国民收入。作者认为只有在生产力日益增长,物价下降、劳动者实际工资增加足以实现时,才能说是全面实现了社会市场经济。

在第十章,作者提出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的最终目的一直是要把人们从物质的匮乏中解放出来。作者认为当物质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人们的思想就会被生活所束缚;相反,由于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人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有从物质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

在第十二章,作者指出任何一项福利措施,只有建立在适当的、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否则就犹如每个人都把一只手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从而损害乐于担当、热爱亲友、渴望证明自己、愿意供养自己等人类真正的优良品质。作者认为只有促进繁荣才能使个人拥有更多的安全,才能使每个人都感觉到人类的尊严和独立。作者提出当个人能够依靠自己来供养自己和他的家庭时,强制性的国家保护就应当停止。

五、倡导思想统一,反对踌躇不前

在第十一章,作者认为经济制度由人来运用、受人影响,整个经济结构将根据人们的行动和态度的变化而大大改变。作者谈到他曾在执政期间试图营造一种氛围:每个制造商或销售商要保证他的商品的价格确实能够保持物价平稳,每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想一想他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是否合理,从而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

在第十四章,作者认为政府经济部门主管要走出办公室亲力亲为宣传市场经济,扩大舆论影响,维护自由贸易。

在第十五章,作者强调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是突出其“功能”作用,而非在形式上成立超国家组织或机构。作者认为自由化是最好的药方,如果每个人都越是能感受到其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自由、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尊严,社会秩序就会越好。作者指出,为实现欧洲一体化的功能性作用,首先要巩固欧洲各国经济的内在秩序,所有欧洲一体化的实践就是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去实现自由;如果所有参与国没有勇气和毅力来逐步执行商品、服务以及资本交流的自由化政策,不能够迅速降低关税,并减少其他保护性壁垒和操纵措施,那么任何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尝试都要失败。

在第十六章,作者认为自由化和多边主义是经济发展中较为合理的贸易途径,真正能够发挥自由世界市场功能的合理基础是货币自由兑换制,如果不建立一个实用的国际货币秩序,并依据共同的经贸政策准则来行事,所有一切促使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尝试都将难以推进。

在第十七章,作者进一步指出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必要性,认为欧洲共同体应该是自由精神的产物,而非采用各种控制手段将不同的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六、本书的启示

关于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发展优先还是分配优先的问题历来是个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发展就不会有发展成果,没有发展成果,就无法谈及到发展成果的共享。1858年,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犀利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对于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作用。

在一个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改革进入深水区、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凸显的新时代,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避免重蹈闭关锁国、丧权辱国的覆辙;要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早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兼顾好效率和公平,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其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分配不公会带来诸多消极行为和后果,影响生产效率,阻碍经济发展,所以要分配好“市场资源”“改革红利”,而最好的“分配”方式则是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使劳动者和经济组织能够得到合理回报。实践证明,不以经济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绝对平均主义”,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持久。中国历来重视民生,“民贵君轻”“以人为本”的民生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但古代中国的“大众福利”往往是绝对平均主义下的“平均地权”式的“全民平分繁荣”,而非效率优先下的“全民生产繁荣”,最终往往导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了合理制度、规则、秩序下的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自由竞争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做大市场经济这块“蛋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国计民生。

最近,美国政府罔顾两国人民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时代出于贸易保护主义心态,挑起贸易争端,破坏自由贸易精神,损人又不利己,不但不能及时挽救美国国内制造业,还必将阻碍美国经济发展,影响到美国劳苦大众的生活。

作者:段祥伟,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助理研究员、在研博士后。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大众福利   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