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复杂多元的印度工作效率

【摘要】印度人的工作效率具有矛盾统一的特点。在传统而偏远的农村地区,员工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而在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区,员工工作效率堪称国际水准。印度人时间观念淡薄,是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印度人的工作效率亦与印度文化密切相关,这些文化特征深深烙印在印度人的行为准则和处事作风上,成为影响其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印度员工  工作效率  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C9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印度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2015至2016财年,印度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2017年,由于受到新的商品与服务税计划以及废钞令的负面冲击,印度经济增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国际投行认为,未来印度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面对复杂而多元的印度,中国企业有必要深刻认识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印度人的工作效率特点,才有助于在印度投资获得成功。因此,关注印度人的工作效率特点和印度文化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

淡薄的时间观念、差异较大的地区发展水平,使印度人的工作效率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

印度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现代化程度不一,同时存在着原始部落和文明社会,这导致印度人的工作效率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

其一,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总体来说比较淡薄。印度人的工作效率低下是世界知名的,很多与印度人打过交道的人都有同一个体验,那就是印度人约谈公务从不守时。印度人工作起来不急不慢,时间观念好像对印度人不起作用,时间在印度似乎是可有可无的。通常情况下,印度员工上班经常迟到,下班却十分积极,往往是还没到下班时间,就已经提前做好了下班准备。另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快上班时,常有员工一个电话打来,称“有急事来不了”,让人措手不及。对此,印度公司的做法是,一个岗位通常会安排富余人员,一旦有人不来,马上开除,由另一个人顶替,再配上多余的人员,如此循环。

在印度,不守时是社会常态,如果遵守时间,反而会被视为另类。印度人的不守时,或许是他们自古以来忽视时间观念而养成的一种民族习惯。

其二,传统区域员工的劳动效率相对较低。印度人似乎从来不会对加班感兴趣,他们每天的劳动所得足够当天的吃喝就可以了。大部分印度人没有攒钱的习惯,在他们看来,精神重于物质。不过,那些上流社会阶层的生活还是相当奢华的。生活在传统地区或下层社会的普通工人,对待工作并不是很负责任,基本上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干活,至于工作做成什么样,似乎和他们毫无关系,只要能按时领到薪水并且正常下班,就基本可以了。

其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员工工作效率较高,具有国际化水平。印度人的工作效率是矛盾的,相对于传统地区的农业社会,如号称“南亚硅谷”的班加罗尔地区,聚集着大量高端人才和精英阶层。这些人才大多拥有高学历以及欧美留学的经历,其劳动效率普遍来说还是很高的,甚至具有国际化水准。很多跨国企业之所以将软件研发中心设在印度,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重了印度软件从业人员表现出的敬业精神。

印度社会的工作效率是兼具现代与传统的,我们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印度人的工作效率。总体而言,印度人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但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领域,又表现出高效和先进的一面,这可以说是矛盾的统一体。

印度人的工作效率与印度文化密切相关,印度文化深刻影响着印度人的行为准则和处事作风

多元的印度文化中有很多对立因素,例如传统与现代、都市文化与地方文化、精神主义与现实主义、识字文化与非识字文化,等等。多语言、多宗教、多民族、种族社会等因素,使印度社会具有了多样性。印度文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宗教性,受宗教文化影响,印度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独具特点。

首先,印度人认为物质生活是虚幻的,主张梵我同一。受印度教影响,印度人认为人生应当有“四大目的”,即利、欲、达摩和解脱。“利”是指获得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印度教并不排斥创造和获取财富,因为人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物质与经济。但是,印度教经典规定,人应树立健康正确的财富观,以贪婪之心、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是罪恶之源。“欲”是指人的愿望或欲望,过分贪图享乐也是一种罪恶。“达摩”是指事物内在的规律或法则。在印度文化体系中,“达摩”主要指人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社会义务等。人的这些道德原则和社会职责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解脱”是指一个人的灵魂从业报轮回的痛苦循环中彻底解放出来,达到“梵我合一”的最高境界,实现永恒的欢乐。

在印度文化中,很早就产生了否定物质世界的哲学模式。在他们眼里,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无论财富、荣誉或是权力,皆为变化无常的过眼云烟,根本不值得留恋。因此,印度人与其他民族不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淡泊外在物质、追求内在精神的倾向。许多住在贫民窟的人或下层社会的人群,虽生活清苦,但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精神追求上,对现实的贫困往往无动于衷,甚至安贫乐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性格的反映。①

其次,印度人注重“业报轮回”的观念,具有特殊的人生观和生死观。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基本都能遵守道德规范,大部分印度教教徒能够严守戒律,做到不贪、不盗、不杀生等。印度文化中的“业报轮回”观念使印度人普遍认为:人在轮回中生,又在轮回中死,时间对于人生来说是无限的。所以印度人对工作的态度是:这辈子做不完,还有来生,下辈子转世还可以继续做。基于这种乐观的精神追求,印度人虽然在外人看来效率低下、生活贫困,但他们的幸福指数却非常高。

再次,印度人天性乐观,具有包容精神。由于种姓制度和印度教文化深深根植于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在低种姓的下层民众(尤其是偏僻的农村地区民众)看来,之所以形成富人与穷人的差异,是由于各自在前世所作的不同“业”感召的果报,这种轮回转世观念以及等级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印度人的进取意识,体现在工作效率上,就是积极主动性不够。不过,这种文化特征却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穷人不会嫉妒富人,也少有劫富济贫的现象出现。所以,在印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以至于人们对职场上的迟到早退、喝茶聊天、诵经祭拜、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都习以为常,也不会有人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错误行为予以严厉批评。印度前总理辛格曾说:“我认为,我们已经越过了许多障碍,但仍有许多障碍要跨越。印度是个具有潜力的国家。我们只挖掘了表面的一些潜力。现在,看看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体制不珍惜时间,这是印度体制中一个让我很担忧的毛病。”②辛格总理把印度人不珍惜时间的毛病归咎于体制,但事实上,这一特质的形成与印度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体而言,印度人的工作效率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印度文化密切相关。但是,现代企业制度又是催生高科技领域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比如班加罗尔地区受过高等教育和具有欧美留学背景的人群,恰恰因为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而规避了印度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避免了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印度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人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着转换、摸索,而这其中,作为沉淀于社会底流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注释】

①朱明忠:《宗教文化与印度的国民性》,《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第1期,第80—94页。

②吴永年:《印度宗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南亚研究》,2008年第2期,第75—79页。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印度   效率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