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防止和反对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

核心提示: 形式主义在文化领域蔓延,不仅会滋生自由主义、机会主义、奢靡之风,还会导致弄虚作假、以形式取代内容等不良风气。如果文化建设一味追求物表化、文本化、标语化的外在形式,最终不仅会破坏我们的文化建设事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还会损害文化本身,因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摘要】形式主义在文化领域蔓延,不仅会滋生自由主义、机会主义、奢靡之风,还会导致弄虚作假、以形式取代内容等不良风气。如果文化建设一味追求物表化、文本化、标语化的外在形式,最终不仅会破坏我们的文化建设事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还会损害文化本身,因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文化建设 形式主义 社会根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举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与发展,并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与此同时,在文化领域,形式主义也开始滋生并蔓延开来,值得我们重视。

批判形式主义,是当前党中央的重大政治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把形式主义列为“四风”之首,足见其危害之大。

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表化、文本化、标语化的外在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对立面,就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他还将形式主义的表现作了概括: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而这一切,也正是近年来充斥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

如近些年风行的“国学热”“校园文化热”“企业文化热”,包括祭炎黄大典、祭太昊伏羲大典、祭孔大典等在内的“祭祖热”,为先贤名人“塑像热”“诵经热”,形形色色的文化节、艺术节,种类繁多的主题公园广场、文化基地、文化长廊,乃至近些年兴起的“文化产业热”“文化走出去热”,等等,都可以见到形式主义的影子。

与其他方面的形式主义一样,文化建设上的形式主义也具有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形式主义的共同特征,即“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搞形式主义,不计成本、不求实效地走过场,表面如火如荼,实则华而不实,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最终沦为了彻头彻尾的表演。

文化是一种积淀,一种传承,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所有蕴含价值的东西,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引导精神文明改造和升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果文化建设一味追求物表化、文本化、标语化的外在形式,借文化建设之名,制造轰动效应、哗众取宠,那么将会离真正的文化和文化建设越来越远。

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的产生,有深厚的社会根源

当前的文化建设中之所以产生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其实有深厚的社会根源。关于这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可谓切中要害。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政绩观的错位的确是形式主义滋生的直接原因,也是当下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心中所想不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化建设也不再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而只是为了造声势、显政绩。如此,形式主义也就不可避免了。

价值观的错位是当前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现象蔓延的另一重要原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繁荣经济,一些地方打着文化的招牌搞经济,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导致了拜金主义思想的盛行,文化功能被削弱。

缺乏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上形式主义蔓延的更深层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文化建设上任由形式主义蔓延,不仅会损害我们的文化,还会最终危害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做好制度设计、坚持群众路线,厘清文化建设中形式与仪式、形式与形式主义等相关概念

防止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的滋生与蔓延,制度设计是根本。我们首先要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着重解决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在文化建设上,大胆提拔任用真抓实干的人,才能不给文化投机行为留有生存空间。同时,防止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文化建设都应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我们要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树立文化自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些文化形式主义者往往假借文化之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对于这些哗众取宠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看得最清、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民群众。因此,防止形式主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将文化建设活动全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群众的评判。

必须指出的是,防止和反对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还需厘清形式与仪式、形式与形式主义等相关概念,正确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避免走上以内容否定形式或全盘否定形式的另一个极端。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文化建设当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是文化的核心,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方能得以呈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是事物内在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存在或表现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服务于内容,并影响、作用于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孔子所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是这个道理。不讲内容、缺乏内容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我们通常称之为“走过场”“作秀”;充分体现内容、与内容相统一的形式,我们才称之为“仪式”,最常见的仪式如升旗仪式、入党宣誓等。诸如祭炎黄、祭伏羲、祭盘古、祭孔子等仪式,本来是中华民族怀念祖先、凝聚血脉共识的一种庄严肃穆的人文传统,即孔子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一种蕴含厚重文化内涵的社会教化方式。但当一些人抛弃其厚重文化内涵、将其作为捞金工具时,这些仪式就难免沦为形式主义的附庸。

对于文化建设而言,内容与形式不能互相背离,形式必须表达内容,内容也必须通过形式才能得以表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文化建设才能彻底杜绝形式主义,并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求是》,2011年第6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形式主义   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