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表里如一”打好脱贫攻坚战

核心提示: 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的“拦路虎”与“绊脚石”,精准扶贫是赶走“拦路虎”、清除“绊脚石”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广大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时间尤为紧迫。因此,在脱贫攻坚战中,只有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与“精准发力”,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让百姓暖心、社会安心、国家放心。

【摘要】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的“拦路虎”与“绊脚石”,精准扶贫是赶走“拦路虎”、清除“绊脚石”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广大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时间尤为紧迫。因此,在脱贫攻坚战中,只有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与“精准发力”,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让百姓暖心、社会安心、国家放心。

【关键词】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贫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可简单视之。同时,贫困又是每一个国家与政府都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好贫困问题,关乎一个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进入新时代,我国在脱贫攻坚上不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消贫之路,也为世界各国消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按照既定的目标与步骤,我们党不仅向全国各族人民庄严承诺,同时也向世界各国人民郑重宣告,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一郑重宣告和庄严承诺不仅显示了我们党的巨大魄力与勇气,同时也是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有力展现。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全面吹响,时间紧、任务重是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消除贫困,着眼民生改善,按照既定目标与步骤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时代责任与历史担当。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还不能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历史意义与严峻形势,信心不坚定、意志不坚强、工作缺乏思路与创新精神等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成效;个别党员干部缺乏使命感与紧迫感,不能将工作中的重压变为现实中拔营攻寨的无限动力,这对于我们目前所进行的脱贫攻坚战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必须要坚决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予以纠正。

端正心态做到“表里如一”

脱贫攻坚是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征途中一场成败攸关的硬仗。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党员干部,要时刻把握脱贫攻坚工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头脑中的一丝懈怠与马虎都会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与效果,因此,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与欺瞒。任何的虚假与欺瞒都是对党的不忠诚,更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唯有端正心态,做到“表里如一”才能无愧于党的事业,无愧于人民的重托。“表里如一”实质上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内心深处告别弄虚作假,做到实事求是。

广大党员干部既是脱贫攻坚战的亲身参与者,更是这场硬仗的“领头雁”。作为“领头雁”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内心深处将脱贫攻坚作为自己的事业,倾注无限的热爱与热忱,端正心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表里如一”就是要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既要“表”上有文章,又要“里”上有效果,这个“里”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效果。因而,脱离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效果,只在“表”上做文章,后果无疑是很严重的。每天游荡在无尽的“表”上,玩弄数字游戏,欺上瞒下必然削弱“里”上的效果。这种单纯虚假的“表”上工作,实质上严重背离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效果,在个别地方已然成为花拳绣腿的代名词。光做“表”上文章,不关注“里”上效果,不仅无益于脱贫攻坚,而且还会严重割裂干群关系,埋下干群疏离的潜在隐患。“表里不一”的形式主义看似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实则严重背离了踏实工作、务实为民的本质,从深层次来看,无疑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将这场脱贫攻坚战放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之下深刻把握其内涵与意义,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端正自身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之中,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脚踏实地的革命情怀,以想干、敢干、实干的无畏精神,既做好“表”上工作,又做好“里”上效果,坚决做到“表里如一”,坚决打赢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役。

精确定位做到“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工作不需要“表里不一”的形式主义,更不需要“粗放漫灌”的主观主义。以往我们在扶贫领域的“粗放式”扶贫弊端丛生,效果差强人意;在扶贫的路径选择上是“输血式”漫灌,忽视了贫困居民的内生动力,无视“造血”功能的培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传统扶贫机制与体制弊端,为我国的扶贫开发注入了新鲜血液,催生了新的希望,寻找到了新的路径,由此,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便呈现出了新的面貌。所谓“精准”,实质上就是要运用各种体制机制以及技术手段,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底数,准确定位贫困成因,使党的政策与措施具有针对性,能够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从根源上治理贫困,从源头上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作出符合国情、民情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脱贫攻坚理论的实质性飞跃。

“精准”二字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与方法,是一种科学严谨的工作方略,同时也是针对扶贫工作推出的具体方案,并不是随便附加的一个名称。唯有大力运用精准扶贫的科学工作理念、方法,推进扶贫工作的深化与创新,才能开创扶贫工作的新局面。“精准发力”实际上就是抓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加以正确认知,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在“精准”二字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以往的扶贫工作效果不佳,就是因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到“精准”二字,没有按照“精准”的要求来做。做不到“精准”二字的要求,便不能精确定位贫困人口、贫困成因,便不可能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此,唯有做到“精准”二字,同时严格按照“精准”二字的实质要求,彻底摆脱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多做实地调查研究,多探究贫困成因,多谋划脱贫思路,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切实做到务实为民,运用科学的方法,脚踏实地,在实际工作中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底数,摸清贫困的具体情况,切忌在实际工作中带有主观主义色彩,不调查研究,只是通过估算与估计。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地区的脱贫之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对于扶贫资金与项目的监管要妥善科学,不搞“漫灌”而要“滴灌”,不搞“粗放”而要“精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观主义的作风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脱贫效果,反而会严重影响与制约“精准”扶贫的成效,出现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该扶未扶情况的出现,甚至滋生腐败,在干群之间树立起一道无形的“隔离墙”。

进入新时代,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以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运用科学务实的工作方法,彻底摒弃主观主义的制约,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力拼搏。

脱贫攻坚战役任务艰巨、千头万绪、任重道远。精准扶贫中的“精准”两字落在何处,值得思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帮扶准确到位是新时代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要深刻思考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扶贫的路上,不让一个贫困家庭落下,让所有的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心头充满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者为河北经贸大学学生工作部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左停:《精准扶贫战略的多层面解读》,《国家治理》,2015年第36期。

②李小云:《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人民日报》,2015年11月6日。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