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握新中考改革的方向,进一步研究和探寻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引发各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度思考,以核心素养引领新中考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2018年3月28日,朝阳区教委和教研中心主办,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承办了“深入研究 积极转型 立足课堂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新中考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适应性研究”学科课堂展示活动。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李燕副校长作汇报
本次活动设计和开展了“中考十大学科课堂展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新中考转型尝试及课程介绍”、“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教研组经验分享”、“朝阳区教委和教研中心专家发言”、“学校校长座谈”等环节。朝阳区教委及基教科、教研中心的领导和朝阳区相关科任教师、专家参加了活动。
上午8点,活动由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李燕副校长主持。她首先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并代表学校向大家介绍了我校在课程建设和应对新中考改革在管理上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李燕副校长汇报了学校的变革和应对的做法。学校组建了专门的课程研究团队,确立了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课程研究的核心——以人为本,构建多维开放的课程体系。这个核心的提出,是基于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办学目标,基于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基于刘彭芝校长的“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的引领。
在课程设置上,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以落实学科改进意见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抓手,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进行三维课程设计,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必修课程,个性课程、专长课程、社团课程等。目前学校开设涵盖社会人文、科学技术、艺术修养、身心健康四大领域,17个系列共60余门课程,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多元化兴趣,努力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立足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为刚入校的每个学生都做了三年的成长计划,每一个学年给学生提出不同的成长目标。为更好地引领应对2018的新中考,学校在九年级提出了“1+14+3”的管理模式。“1”指以年级为单位的一体化管理,“14”指年级14个班级的个性化管理,“3”指五选三新中考学科的责任制管理。经过不断探索和修订,这种模式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物理教研组长赵玲艳进行经验交流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语文、物理和体育教研组三位组长也分别做了经验交流。
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及葳介绍了语文组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培养方式的改变,以《望岳》和《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分别介绍了教师启发引领下的自主学习和以讲促读的参与式学习。她还详细阐述了语文组在名著阅读教学时的做法,能够让学生顺利达到“读懂文本、读出自我、读出生活”的教学目标。
物理教研组长赵玲艳从“研究多学科的融合,促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意识,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自制实验教具器材,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工作的细节,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物理组在多方位努力促进学生关键能力提升方面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她还以把自行车推进物理课堂,让学生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为例,介绍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即生活,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经验。
体育组教研组长邢淑磊分享了体育组教师把体育与学生兴趣的培养、内在的激励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爱体育、学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做法。并介绍了我校坚持开展的体育特色活动。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对照中考科目和标准进行强化训练,并分阶段进行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和成绩分析,体育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强弱项目了如指掌,同时学生也对自己的成绩和提升空间心中有数,很多家长、学生在模拟考试后主动要求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强化辅导。教师的专业、耐心和学生强烈的内驱力相结合,能够让体育成绩处在中后游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成绩。
朝阳区教委和教研中心的专家在进班听课后,对本次活动展示的中考十大学科课堂做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校今后的课堂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下午部分学校校长进行座谈,各自分享了自己学校在新中考改革背景下,探寻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方面的做法和经验。通过交流和探讨,大家收获满满。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途径、方式,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继续走具有人朝特色的核心素养实践之路,相信我们必将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再谱人朝新篇章!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