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京津冀产业结构特点和人才需求结构

核心提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该地区产业结构由之前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逐渐转变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为京津冀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新契机。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该地区产业结构由之前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逐渐转变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为京津冀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新契机。

【关键词】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69.27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国家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从而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京津冀地区原先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区域联动经济趋势的加快,如何结合各地的发展重点和经济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结构转变的动力是高新技术人才的集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当前京津冀产业结构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需求结构,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京津冀产业结构特点

一是产业结构分工高效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依据2016年的协作发展指数显示,京津冀三地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城市规模、产业能力及地区分工等方面的指标数据在2011年之前是呈现上升态势;到2013年表现为下滑形势;2014年至今是回升趋势。2011年至2013年区域分工显然是为应对经济危机进行的,因此,强化了传统产业的投资份额,以致在这三年中出现了阶段性的无序竞争。2014年开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协同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北京、天津的部分产业分阶段向河北转移,推进了三地之间的区域性合作。2016年6月为合理有效解决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分工专业化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三地政府联合出台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基本是建立在各自资源结构及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城市之间的产业专业化发展不存在所谓的恶性竞争行为,它们之间大都存在着行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表明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有相关基础的。尽管北京、天津存在产业结构的趋同性,但其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这有利于形成区域的联动发展,协调资源的优势与产业关联。产业转移指南的发布为三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分工合理化点明了方向,京津冀地区在产业结构上有很强的阶梯性及互助性,三地在各方面都各具特色,落实三地的产业发展方向及调整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解除产业协同发展中的阻碍,实现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变的目标。

二是产业结构集聚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经济增长加快,产业集聚是必然趋势。产业集聚是指在京津冀三地区域内,特定的或是因行业产业特性自主地聚集在一起,以便尽快扩充经济规模的优势,提高各企业之间的协作性。据2005年、2010年、2015年京津冀重工业行业产业数据统计显示,京津冀重工业行业的内部转移变化剧烈,总体产业呈现上升态势,空间上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内部联系加强,区域集聚明显。比如,北京将石油、天燃气开采业、交通设备制造业转至天津,北京将冶金行业中的采矿业及冶炼加工、金属延展业转至河北。类似装备制造、金属电气、机械器材制造行业,从天津转至河北。天津的通信科技、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制造业转至北京。至此,河北主要产业为化工及建材等重化工业的集聚时有波动,但整体来看表现为增长状况。京津冀协同发展促使大量有关联的企业集聚在一起,降低沟通不畅、距离影响所带来的不便,打破原本各产业间各种阻隔的障碍。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高新技术的革新、资源储量的变化等对产业的升级、集聚都有相关影响。经济进程的逐步加快,大量行业、产业的集聚优化了整个产业体系,产业结构逐步得到强化。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就各行业的市场份额来讲,重化工企业响应市场需求、国家要求开始提高技术冶炼水准,强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迎合协同发展的时代需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人才需求结构

产业变动对人才需求的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决定了人才需求能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不断打破原本的隔断,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经济峰值,产业结构的高度通过产业资源的配置最优化,使技术水平结构改变并转变人才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提升直接带来的是对高新人才的需求,技术提升与产业结构转变是相辅相成、相伴相生的,产业结构中的技术对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有直接的影响。能级是将人才进行等级划分,如初、中、高级人才,人才能级与产业高度密切联系。就京津冀地区之前所呈现的状况,可以直接反映出技术结构单一时,通常人才需求结构也处于底层阶段。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计算机产业、电子通信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次次印证着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技术周期的缩短,科技创新成为行业、产业发展中的利器,这使得人才成为产业迎接机遇的关键。同时,如何能将行业资源最大化是人力资源的主要工作,这就意味着只有高端人才能够平衡管理内部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利润最大化。因此,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影响是深远的。

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对人才需求的影响。英国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里的专业化是指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再生产中体力投入的减少及脑力投入的增多。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经济全球化及技术风暴的革新,让我国逐渐转变为知识技术密集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也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要求,产业的专业化对人才知识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单一的产业结构,不需要有强大知识储备或是技术创新能力,而如今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对专业化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产业结构的优化,要求人才结构具备创造性思维、复合型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不断满足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打造兼具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多层次立体化人才结构,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根本路径。

产业结构水平对人才需求层次的影响。技术水平提高改变了人才需求层次,出现了质的改变。技术尖端性、集成性加剧市场的竞争,人才的优势逐步凸显。技术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的同时,对人才需求层次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从目前协同发展的产业形势来看,尖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极度短缺的。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人才的流动加剧,如何能够留住人才成为产业技术革新的关键。因此,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产业升级需要的新型技术人才,依据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特点,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诉求。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助力,人才的合理助推,才能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至发达国家的对等水平。推动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和协同发展,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提高创新意识,将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其次,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科学整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应强化人才建设,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分别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副教授;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产业对接研究”(项目编号:HB17JY05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耀、陈梓:《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格局重塑》,《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②雷娜、耿树海:《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的产业结构调整》,《开放导报》,2014年第5期。

责编/陈楠  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京津冀   人才需求   产业结构   特点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