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中国外交牢牢把握坚持和平、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全方位深化战略布局。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从大国到周边,从发展中国家到多边舞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习近平同志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倡议,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倡导树立“正确义利观”、以及“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等,使中国外交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在国际体系变局中全面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面对全球挑战和国际地区热点,我国以中国方案和大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在钓鱼岛、南海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敢于亮剑,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中国外交为民,海外实施九次紧急撤侨,极大振奋了民心,让每一位海内外同胞感受到,无论走多远,祖国都在你身边。
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中国文化软实力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更加积极有为,阵地意识明确,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学院及其汉语课程等开遍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道路、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民族创造力、凝聚力空前高涨;影视作品《战狼2》毫不掩饰地张扬了中国崛起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激发做中国人的自豪和底气;一些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开展诸多人文交流对话,在国内、国际能够被充分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概念框架下重新阐述中国体制,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声誉越来越好。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由旁观者、跟随者成为全球参与者和领跑者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作为经济引擎,为世界经济尤其是地区经济输送了强劲的增长动力,现在已经到了把这种增长动力导向秩序框架搭建的时刻,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进入了决策的核心圈,“领跑”作用日渐彰显。如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亚信峰会等。中国作为核心成员,围绕多边领域的设置权空前提高,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推出一系列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推动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意义
在世界上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中国形成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角度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证明,人类的历史并未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伟大复兴及其所坚守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不但是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坚守,也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信心。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能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功,表明中国道路与传统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无关,也根本不同于“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模式。这是一条独立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现代化道路,对世界而言这条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和平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怎样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尽管人类社会不时还会出现分裂和战争,但时代的主题还是发展与和平。社会的进步需要生产力的支撑,更需要高尚价值理念的引领。中国文化中崇尚仁义和平的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及执政为民的施政传统必将为世界带来一个祥和的未来,大同之路虽然漫长,但大同之光必将普照天下,公道之行必将惠泽四海。中国快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意味着人类有望迎来一个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崭新时代。
责任编辑/赵光菊 王克(见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