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十九大报告中三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判断

作者:辜学武 德国波恩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

【专题】十九大·理论新视野

1509334451966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作出了三个重要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预计将会对未来全球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影响会是物质层面的,有些会是精神层面的,有些可能是科学理论方面的,还有些可能是地缘结构与国际秩序方面的影响。无论如何,十九大的三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判断,把中国和世界的命运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

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习近平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从现在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更准确地讲是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重要而大胆的判断,因为“历史方位”与“历史时期”相比多了一个维度。“方位”既有“纵向”维度,也有“横向”维度。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跨越历史,以更广阔的横向视野来设计中国未来的发展,以新的指导思想来武装全党。

如果说毛泽东领导中国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话,那么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而从现在开始,中国不仅要“富起来”,而且还要“强起来”。实现由“富”到“强”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核心诉求。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时代”的判断其实还有一层非常重要的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意义。我们都知道,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之后,整个世界社会科学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遭受到空前的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判断告诉世界,科学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其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明显走通了,而且还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它新在哪里?它新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十三亿多中国人马上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斗开始打响,还新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性节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共产党确实是有理由自信地告诉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个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影响,在观念或理论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给世界,尤其是给那些还在“黑暗中徘徊”,在“贫困中挣扎”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一个如何有尊严地摆脱贫困、有自信地保持独立的一种非西化的发展模式。因为有了中国经验,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才多了一份风采。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的判断

十九大报告中所作的第二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判断是对中国新时代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的判断。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判断。它表明西方许多国家对未来的中国会“保守”“收缩”“封闭”的担忧明显是一种误判或“过度忧虑”。“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判断的作出,意味着中国执政党未来的工作重点将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发展,而且是追求“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它意味着执政党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成果如何平衡公平分配、使全民充分共享的问题。通过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应是“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判断的根本出发点。

受这个判断的指导,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未来在充分发展经济的同时,会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正如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把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看作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意味着社会公平、民主法治、正义安全和环境质量等重大社会诉求在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可以期待,中国未来在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主要制约因素”方面会采取大量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改革举措。尤其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体制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教育体制改革,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供给侧改革”,直接关系到亿万老百姓生老病死的医疗体制改革等将会迅速向前推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