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培育社会主义友善观该从何处着手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能化解社会矛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变不良风气,提高社会信任度,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新时期,我们要弘扬友善理念,建立友善回报机制,发挥榜样作用,同时夯实友善的物质基础,让友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  现实价值  培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新时期,我们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深刻内涵,努力成为友善价值观的学习者、践行者。

培育社会主义友善观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营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及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社会主义友善观,既是一种社会原则,又是一种观念体系。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将友善纳入了公民道德规范的范畴。在党的十八大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中包括友善,这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友善的关注与诠释。友善价值观是一种科学的价值理念,界定友善价值观时,可以从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入手,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把友善价值观视为社会原则。友善价值观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将生活中对友善的立场、态度与认识所形成的价值理念,称为友善价值观。第二,将友善价值观作为观念体系。在界定观念体系时,需要整合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目前,中国把友善视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人际交往中的要求,揭示了对和谐社会的渴望。

社会主义友善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首先,社会主义友善观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友善是全人类和谐发展、共同生存的重要条件,人民在生活中以友善的行为与平和的心态去净化、维护社会氛围,肩负社会责任,这样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于行。其次,社会主义友善观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营造。对于理性工具带来的冰冷关系和个体化造成的道德冷漠,友善用人情味润滑着社会交际摩擦,消解社会发展过程的冷漠,同时还会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最后,社会主义友善观对践行社会公德、维护伦理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它是调节人际关系、建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友善能帮助公民以真诚的态度生活,这种互信互爱、坦诚相待的友善,是巩固社会信任、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友善情感、友善德性、友善实践的缺失,是当下社会主义友善观缺失的重要表现。友善情感的缺失,是一种公共空间的冷漠,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漠视和互不关心的状态,是道德上的孤立与隔离,也是人们道德意识的弱化,甚至是缺失。这种冷漠的状态普遍存在,可以说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状态,对待亲人、朋友、陌生人冷漠的态度,让人与人之间感受到隔阂状态,既不能用心帮助他人,也不能对他人产生同情之感,社会群体的“看客”心态较为严重。友善德性的缺失,表现为人们对利己主义的追求。在功利主义看来,人际交往就是互利关系,这难免带来信仰危机,让道德行为逐渐丧失了神圣感与价值感。事实上,在经济繁荣的当下,人类的精神生活却更荒芜,各种社会心理矛盾与不良风气产生,致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友善”行为发生。友善实践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对友善行为的胆怯。“帮不帮”、“扶不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纠结的话题,由此社会信任也逐步弱化,友善的实践性越来越缺乏。当下社会主义友善观的缺失,表面上看是一种道德勇气的退怯,本质上是社会生活方式和道德文化的病态化。

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培育,需要从理念入手,建立友善回报机制,发挥榜样作用,同时夯实友善的物质基础

首先,建立社会友善组织,弘扬友善理念。通过社会组织或者社会团队来实现对社会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将友善价值观真正融进民众的心中。在生活中,让人们学会友爱、团结他人,减少生活摩擦与矛盾,做到知行一致,培育友善价值观,这样才能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与关怀,转变社会风气。除了友善组织建设之外,也要注重舆论传播,社会舆论对传播友善理念具有重大作用。要加强舆论宣传,做好友善价值观正面引导,帮助人民提高理论信心。发挥现代网络功能,借助互联网宣传并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让网络平台逐步成为培育友善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另外,还可以利用报纸、书籍刊物、艺术品等形式宣传友善价值观,让友善价值观入脑入心。

其次,加强全民教育引导,建立友善回报机制。事实证明,践行友善价值观需要全民引导、公民自律、社会约束,但在诚信相对缺失的当下,仅靠舆论引导与公民自律来践行友善价值观,并不理想。因此,要克服友善缺失的问题,需以全民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一方面,必须要在全民教育中融入友善教育的核心内容,将友善教育拓展到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另一方面,有必要开展校内校外友善教育活动,同时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友善教育作用,促进友善教育常态化。此外,还应建立良好的道德回报机制,即激励善、惩罚恶的友善回报机制。友善回应是最初步的道德要求,要借助各大宣传媒体向公众宣扬友善回应的意义与必要性,鼓励群众感受并表达友善,建成良好的保护善行机制,确保拥有友善品质的人们不被伤害,并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其奖励与支持,在整个社会营造善有善报的良好氛围。

再次,发挥党员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放大友善价值观的影响效应。党和国家应将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培育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承担起领导和组织的重任,将友善价值观培育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党员发挥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是培育友善价值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党员要主动承担起带头作用,加强对友善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带领并组织群众,加入到友善价值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让民众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可在各地建立友善价值观培育基地,抓住友善典型,在榜样的激励下,让民众从具有感染性和可信性的示范中,学习到友善的核心内涵。例如,一些地区开展全民献爱心活动,其中党员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率先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这不仅为友善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指导,也调整了自我态度。党和政府要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好的作风,用友善的态度联系群众,放大友善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最后,以发展生产力缓解两极分化压力,夯实友善的物质基础。公民友善需要建立在生产力适度发达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消除“两极分化”。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要缩小群体利益差别,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与劳动者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予以全力保护。同时,政府还要发挥公共公共职能,保障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要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如医疗、升学、就业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例如,为一些贫困家庭提供必要的免费医疗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等。另外,要注重社会不良情绪的纾解,倡导友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吴远贤:《践行“友善”之核心价值观探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第32卷第2期。

②张有武:《论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及其培育路径》,《大理大学学报》,2016年第7期。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责编/温祖俊   美编/王梦雅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友善   能化   社会主义   社会   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