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弘扬民族精神,从哪做起

【摘要】民族精神是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根基的,从民族精神的引领性来看,民族精神是民族前进的旗帜,在任何历史时期,民族精神都处于该民族意识形态的前沿地位,以整个民族的共同利益为核心纽带和精神激励,引领民族在艰难困苦之时百折不饶,在强盛发展之际不乏忧患,是整个民族前进的旗帜和团结的纽带。

【关键词】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 公民 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建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崇高品德,要从培育公民个人的价值观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个人的思想深处,并体现在公民个人的日常活动当中,为民族精神的建构与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公民个人民族精神的培育做起,既有个体意义,更有民族价值,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构路径。

公民个人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养成,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和必经路径

对群体而言,个体是群体的基础,个人是民族的根基,从培育个人向上向善的民族精神做起,对于整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首先,个体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民族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培育与践行,归根到底都依赖于公民个人。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民族精神的高扬并非始终如一,有民族精神的凝聚,也有民族意识的低落,这种状况都是通过每个民族成员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况来表现的。具有强烈民族感和自信心的社会成员居多数,民族精神就得到弘扬,民族自信就得以树立。反之,民族意识和民族觉醒就陷入低谷。

其次,个体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思想状态、共同心理意识的凝练。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民族精神只有通过这个民族的个体才能够存在。因此,每个民族成员都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也只有通过民族成员的承载,民族精神才能够被认识和感知。

对个体而言,公民个人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养成,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和必经路径。首先,每个民族成员的民族精神得到培育和弘扬,就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做人处事提供了精神动力。以民族精神和共同价值追求教育和培养每个公民,就能够使社会成员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现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同时,自觉地融入到民族振兴和民族发展的大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在社会进步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培育和弘扬每个民族成员的民族精神,是每个人实现道德品质和认知能力获得提升的重要思想支持。站在民族振兴的基点上,把个人的理想同民族的期盼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树立起民族自信,个人的奋斗就有了更加宽广的空间,个人的思想品德就得到很大的提升。最后,培育和弘扬每个民族成员的民族精神,提升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够形成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公民个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必然带来民族素养的提高和升华,奠定了民族振兴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必须走创新之路,在文化创新、观念创新、思想创新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创新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有其自身发展演进的规律。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反映和表现,具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特性。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相联系,随着民族进步和民族发展而日益明显和加强,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性质,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本质也处于动态之中。从民族精神发展演进的民族性特点来看,民族精神是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根基的,植根于五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和深厚滋养。从民族精神的引领性来看,民族精神是民族前进的旗帜,在任何历史时期,民族精神都处于该民族意识形态的前沿地位,以整个民族的共同利益为核心纽带和精神激励,引领民族在艰难困苦之时百折不饶,在强盛发展之际不乏忧患,是整个民族前进的旗帜和团结的纽带。

基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的特性,必须把握民族精神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按照民族精神发展演进的规律培育民族精神。第一,坚持民族精神的培育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一方面,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坚持,不是一次而是多次的反复,应该贯穿人的成长的全过程。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常带来挑战民族精神的各种因素,而且社会的发展演进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因此,要把公民个人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第二,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弘扬立足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民族精神是民族长期历史的文化积累和思想积淀,在长期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把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是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第三,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必须走创新之路,在文化创新、观念创新、思想创新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创新。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创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作用,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新趋势,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通过民族精神的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和路径创新,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巨大威力。

培育公民个人的民族精神,离不开党的领导

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既是公民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是社会的责任和共同的要求。因此,培育公民个人民族精神要从每个人做起,也要从党和政府、各级组织的积极工作、扎实贯彻做起。

第一,公民个人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从教育切入。教育是实现个人进步的基本渠道,是社会和国家引导公民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环节。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培育有两个教育渠道。一是以国民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机构的民族精神教育。我们既要形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使其融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之中;又要重视从党校、高校到成人教育机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民族精神培育的教育系统。这是我国公民个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二是辐射广泛、内容生动的社会教育体系,党的各级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传播载体,都要承担起民族精神教育的责任,发挥各自的功能。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考验,必须推动民族精神内涵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创新,深化民族精神教育的改革,适应民族精神教育的新挑战和人民群众对弘扬民族精神的新期待。

第二,公民个人民族精神的培养要注重实践的作用,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感知民族精神、践行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坚定民族自信的实践基础。只有亲身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之中,才能够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切实感受到振兴民族的荣耀,切实感受民族精神的支柱作用。这就要以多种形式引导人民群众走进社会,了解当代中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伟大变化,增强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光荣感,把个体融入民族的整体力量。

第三,公民个人民族精神的培育要加强领导和组织。培育公民个人的民族精神,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治组织的优势在于,既强调和坚持工人阶级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又在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先进力量。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会出现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的混淆。对此,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相互衔接、合力推进的组织系统,形成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合力。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民族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