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亟待人才支撑

【摘要】人才服务作为产业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关键时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也将对人才服务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人才服务  产业集聚区  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产业集聚发展对人才服务提出了全新要求

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人才做支撑,还需要将其发展成产业,以期通过人才供给为社会进步输出所必需的力量。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最常见的是高新产业内的集聚,一般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尤以制造业居多。在传统产业集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需要借助对人力资源的精密划分,以保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而在传统产业集聚基础上,高新产业集聚势必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走向。产业集聚虽然收益附加值较高,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在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集聚产业之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被视作前提与基础,而所有创新行为的产生和实现,都要借助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才能完成。同时,在产业群集发展过程中,市场化需求与消费者诉求变化也会对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而这又将对人才服务工作带来全新的契机和更高的挑战。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相关产业在技术和技能的推动下也在进行供给侧调整,部分产业集聚区对人才的专业化水平、产业化程度和市场化意识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产业化要求。人才服务产业化要求将人才市场中通过政府部门控制与管理、性质属于非营利的组织转变成政府部门单纯负责监控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营性组织模式,完成从政府推动向自主运营的转变,以实现产业化运营。与此相适应,人才服务应以产业化运作为“模板”,通过引进产业化思想和市场经营范式,重点培育具有深厚实力的人才服务组织,借助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以多种有效方式让人才服务向着规模化、品牌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化要求。在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强化服务意识和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人才的市场化意识,以便能够为客户留下更积极的形象。实际上,人才服务涉及到公共服务、市场化经营性服务以及准公共服务等。其中,公共服务要通过政府委托进行,收费要依靠财政完成,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公众。经营性人才服务要面向市场,其目的在于赢利,与消费者之间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消费者可以直接付给对方。

专业化要求。人才服务的专业化涉及到服务功能的专业化、服务网络的专业化与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等。为了健全和完善已有的人才服务体系,构建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专业性人才市场,通过与专业化分工细化要求相契合,推动人才服务产业的进步。同时,产业集聚还要求不断加强专业化人才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使之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技术技能与工具使用方面具有更高水平,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和进步。

人才服务业作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和人才价值充分实现的重要中介和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其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服务领域与内容也日渐多元,服务产业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适应经济和产业集聚发展所需的人才服务体系。但是,由于能力的缺失和供需矛盾的加剧,在人才服务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

人才服务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能力制约

首先是人才智力资本转换能力欠缺。我国目前人才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使得人才服务质量长期无法得到显著提升,服务信用也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在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高校在向地方提供人才的过程中,由于对接平台的缺失使得高校优秀人才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潜力,即使有大量科研成果,也会因闲置而难以转化为成服务能力。

其次是人才社会资本与产业融合能力有待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很多高校通过采取“产学研政”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借助必要的财政扶持政策让孵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资金比较有限,难以保证众多科技成果都得到孵化和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科技人才、优秀人才与市场的融合。这样一来,就把一些社会急需的人才资源排除到了产业发展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战略实施。

再次是人才服务产业的实践能力不足。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窗口,高校在我国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重学轻术”的思想,很多在高校被视作优秀的人才,一旦到了企业之中就会显得理论与实践脱节,科技成果和生产实际脱节,无法很好的适应产业发展市场化的需求。

最后是人才服务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能力滞后。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社会提供的人才服务项目结构并不合理,由此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缺乏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这一状况的出现与我国人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联,现有的人才水平无法向社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和高端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人才服务技术的滞后和服务标准的缺失,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的滞后,以及服务供给存在短期化和短视化的现象,也让服务流程无法高效运转,致使人才服务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人才服务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供需矛盾制约

人才素质与产业环境不相适应。为了促进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顺利完成,需要构建公平开放和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适合人才成长和服务社会的外部条件。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公共人事服务与人才市场配置之间脱节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比如,人才服务从业机构区域分布缺乏合理性,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无法有效满足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日渐增多的人才服务诉求。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服务领域,不同形式的垄断并未得到根除,不充分的竞争环境影响了人才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人才诉求与体制机制不相适应。为了更好满足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快建立市场诚信体系,在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让人才诉求与体制机制保持良好的适应性。由于人才服务行业需要政府管理部门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有效引导与调控下促进人才与产业对接。因此,在人才投入渠道方面,以借助政府的财政投入通过融资等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可事实是,在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运行机制方面,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还不够深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动力与能力尚显不足。

人才服务能力与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人才培养规模和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用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而伴随着产业集聚区转型步伐的加快,部分技能性工种出现了严重短缺的情况,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提供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发展对“服务”的要求还并不完全适应,而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出现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

人才质量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的人才服务产业整体上得到发展,人才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与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人才质量和社会需求之间不适应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很多企业要求人才不但要掌握和职业岗位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还应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但是,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保证其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存在培养的人才在素质方面和企业诉求不相匹配的现象。

科技创新环境下人才服务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策略选择

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全新业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被视作现代服务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下,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不断加强财政投入、丰富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提升人才配置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还应该通过吸引优秀人才激励企业主动合作,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建设机制,通过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提升人才质量和借助政府服务平台促进优秀人才流通,进一步优化区域人才配置,以适应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要求,继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吸引优秀人才激励企业主动合作。产业集聚区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科技创新为导引,主动联合高校、中介类社会组织等开展科技活动,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深入到企业从事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工作,以提升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所应具备的素质和竞争能力。同时,要以人才服务公益化和市场化为主线,让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原有的经营性服务行为得以剥离,以促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分离,为人才服务以及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创造条件。比如,对公益性人才服务机构来说,应进一步明确公益性职能定位,以实现人才公共服务的公平化与均等化;而对那些经营性人才服务机构来说,要依据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在人才供给和竞争机制调节等方面做到产业化、专业化与市场化。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建设机制。在科技创新背景下,为了实现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发展,需要在人才服务方面以就业与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出发点,寻找产业集聚区和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共同点,以实现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赢。为此,需要强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行业职业资格的准入制度,让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鉴定工作成为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同时,要进一步发挥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构筑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的机制,搭建人才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

通过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提升人才质量。在科技创新环境下,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要形成对区域经济活动的正确认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继而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人才培养和输送单位密切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对人才的新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与制约人才服务的关键问题,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强化人才与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适应性与针对性,持续提高人才服务水平。

借助政府服务平台促进优秀人才流通。为了让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得以顺利完成,需要以科技创新为背景,在人才服务供给方面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工作:地方政府要制定有利于人才服务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到产业集聚区一线活动,积极扶持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产业集聚区进行孵化。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协调和领导作用,通过增强其服务意识,为优秀人才向产业集聚区的流动创造条件,促使科研成果和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发展完成对接。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集聚化的趋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进步的水平,同时也代表了对高科技、高技能人才需求具有多样化。在我国,产业集聚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方式,被视作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会对人才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而产业技术使用越高端,就越会对人才产生更高的要求。为此,包括高校在内的人才服务机构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适应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要求,通过人才结构优化与调整,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作者为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河南推进人才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基于科技创新的视角”(项目编号:17240041046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汪怿:《加快我国人才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1期。

②翁坤海:《人才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第6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产业   人才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