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与“君子”之道

人类社会为了解决如何让自利的人能够相互合作的问题,需要有一些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的基本功能就是使得自利的人能实现相互交往,不仅和平相处,而且合作共赢,“相偶不相残,相争不相害。”

这些行为准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道”。从古到今,伟大的思想家就是“为天下立道”,东西方都是如此。但是在古代社会,由于人类基本上处于零和博弈状态,“利己”与“利他”经常处于对立之中,结果,倡导“君子”变成了要求牺牲个人利益的“利他主义”的道德说教。但人类的本性决定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做到“不谋利”“不谋食”,结果出现了大量的“伪君子”,他们以利人之名行损人利己之实。所以在古代社会,人类的合作程度非常低,基本局限在一个熟人范围之内。

两百多年前,人类发生了一场道德思想的革命,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证明,自利本身并不是不道德的;相反,在市场经济下,自利之心正是利他之行的主要驱动力。亚当·斯密揭示的自利和利他之间的关系,我称之为“市场的逻辑”。市场的逻辑就是:在市场中,一个人要自己活得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如果你不能让别人幸福,自己也不可能活得幸福。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企业家,也适用于每个人。

一个人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个评价维度:第一个是对自己好还是不好(个人善),第二个是对他人好还是不好(公共善)。这样就有四种可能:第一种,对自己有利也对别人有利;第二种,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没有利,损害别人;第三种,对别人有利,但对自己不利;第四种,对自己不利又损害别人。

用这样一个框架来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几种人:第一类人利己又利人,就是“君子”;第二类人利己但损人,就是“小人”;第三类人损已而利人,做事情给自己带来伤害,但是成全了别人,就是“圣人”;最后一类人既损害别人又伤害自己,可以叫做“恶人”,也可以叫“愚人”,因为他不仅恶,而且非常愚蠢。以此来看,市场的逻辑就是君子之道。市场不要求我们变成损己利人的“圣人”,但市场会惩罚损人利己的“小人”。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市场逻辑   张维迎   诚信   市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