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帮青年人才圆“创业梦”

核心提示: 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要历史节点,青年群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未来技术人才缺口进行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对未来岗位的稀缺与发展程度起到预先估算的效果。要鼓励有志创业群体采用“休学创业”形式、建立高校长期的“智力支持”服务、以及通过政策和帮扶措施持续跟进,为青年群体搭建更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在创新创业层面的表现特点与不足

高效性。现阶段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院校还止步于大专院校和职业类高中。这些学校主要采用相对较短的学制。与传统的大学和高中相比,往往能够减少一到两年的理论学习时间,提升人才服务市场的效率。在应对当下我国技术人口稀缺的窘境时,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高效性在人才培养机制中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其培养的青年群体在通识教育、文化课基础上掌握的不扎实。二是其培养的人才在后续的技术掌握上可能还需要继续磨练。这两个特点导致青年在创新创业层面上的宏观规划以及具体的职权规划,还存在可进步可拓展的综合空间。

实用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政策一经发出,很多相关部门就对其解读为“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方针探索。可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用性特征所占据的重要比例。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模式无可厚非,特别是在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稀缺的现实生产中,“实用性人才”培养策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战略意义。但是,过分追求学生技能的实际应用也可能会造成人才培养的目光短视,在教学倾向上往往率先选择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技术,而对未来发展潜在的技术关注较少。这种培养方式也可能造成青年学生在未来创业发展中对形势预估的错误,而技术更迭也会导致本来熟练某一种成熟技能的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技术发展潮流。

针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属于“专才”培养,以现阶段大专院校开设的秘书专业课程为例。培养的未来秘书人才也都属于某一类型的专业人才。这种针对性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快速上岗,并且展现出符合其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但是,“专才”教育下的青年在面临升级到管理层、或短期内身兼多职的情况就比较难以应对,创业和创新层面也是如此。创新需要较广泛知识面的积累,也需要较长时间的个人职业经验沉淀。而过分的职业细分和强调个人专长的发挥,可能造成创业层面上学生对全局掌握的障碍。

时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之时 ,其主要应对的问题就是庞大的高级技术人才缺口。时效性在宏观层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幅度的问题和缺陷。因此,也导致了人才培养特点重时效性,轻基础性。 而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下的人才缺口却往往是变动不居的。一方面,过分注重时效性,则有可能导致掌握了某种专才技能的人才在技术人才市场饱和时,丧失可以谋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中,则又可能因为其所掌握的技能的时效性,使得创业路途中出现技术过时、技术人才市场饱和等现象,形成以买方为主导的市场现状,最终导致创业的失败。

青年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策略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从一体两面的辩证思想出发,也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部分技术可持续利用以及人才市场可能面临饱和的问题。然而,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才的应用性和个体的创新性并不是相悖的两个特征,反而可以通过对培养倾向的校正以及及时的培养策略调整达到双赢。拥有一些专业技能,能让青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对青年创新创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现阶段青年创新创业角度,对青年创业实际的技能需求特点加以分析:

一是培养的阶段性策略。从目前实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来看,很多地方往往实行的是“一揽子买卖”。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学校就不再对学生的个体技能发展提供培训和跟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疑惑也不再予以解答和处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也只能培养出短期具有技术实力的人才,对个人长期发展相当不利。学校应该采用阶段性培养策略。例如,采用阶段性培训制,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依旧有机会重新进入校园的短期技能提升班进行二次学习。而教学方面也可以采用问答的远程教育形式,对学生的个体技能培养采取主动的形式。

二是个体发展的通识性教育。单纯的技能型培养能够使人才快速的进入工作领域,应对已经形成较大空缺的技工市场。但这并不利于个体在未来创业创新中的持续性发展。特别是青年群体在进行创业时,其个人所担任的职务往往是管理层面的。在管理层面领域上,简单的技能培训不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也应该注重人才的通识教育,最起码应该从青年自身的技术能力作为起点,教授一些微观层面的管理知识以及创业基础。在面对有创新热情和技术天赋的青年群体时,也应该教授一部分与其所学应用技能相关的理论性通识,帮助青年更好的掌握其所面对的创新环境,厘清其创新思路,促成其创新成果的诞生。

三是宏观引导的培育方向。青年应用型人才培养往往还有“一窝蜂”的现象,某个热门专业诞生之后,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这种有针对性的补充对其市场紧缺的劳动力补充是有利的,但也直接导致了人才市场上某一类人才的泛滥,即便这一类人才选择自主创业,饱和的市场也很难让这一部分自主创业的小微企业生存下来。因此,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应该注重宏观性,对某一热门专业的学生加以引导,可以鼓励其辅修多种技能,或者从理论层面上鼓励学生对现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加以创新,以此来摆脱同类型人才教育的同质化。

现阶段青年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

通过对未来技术人才缺口进行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对未来岗位的稀缺与发展程度起到预先估算的效果。因此,在面对专业热门、冷门时,应该首先利用现有的数据对市场需求、企业发展、职业潜力等指标进行估算,通过相对合理的专业人数安排规避热门专业市场就业遇冷的情况发生。同样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某类存在创业理想的青年给予指导,帮助其分析市场潜力、发展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市场波动。

鼓励有志创业群体采用“休学创业”形式。创业和创新一方面依赖人才的个体能力一方面也依赖于市场的机遇和经济的总体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在针对可能进行创业的群体时,培养者应该支持采取“休学创业”的模式,学生既可以通过休学,获得全天候的创业机会,也能够在其创业失败或者事业进入稳定期重新进入校园二次学习,为未来发展充电。

建立高校长期的“智力支持”服务。创新创业对青年来说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型问题,其中既包含着技术问题,也可能包含着管理问题。因此,后备智囊团队是不可或缺的。高职院校应该和其毕业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青年创业遭遇难题时,高校应该通过远程沟通、实际调研等手段提供智力支持。在帮助创新创业遭遇难题的青年度过技术难关的同时,也能够在一线积攒其实例,促使在未来应用型人才教学培训上更加具有针对性。

政策和帮扶措施持续跟进。除了高校人才培养机构需要对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持续跟进之外,政府的政策帮扶措施从本质层面上也应该深入到创新创业的基层一线。例如,在创新创业者申请贷款时,开通必要的绿色通道,到创新创业者项目审批时相对宽容细致的审批意见。再譬如,适当的由地方政府牵头,划定创新创业试验区,以相对低廉的租金成本和形成集聚效应的创业试点来吸引客户群体。必要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发现青年群体创新创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政策偏向上予以帮扶。值得肯定的是,政府的辅助和青年创业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青年创业帮扶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倾向上也能够更为亲民,而地方创业资本的形成也能够进一步帮助地方政府构建更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分别为南京邮电大学讲师;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 )

【注: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科技园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C214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础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ZZ14_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郭鹏:《回归本质中对创业教育政策理解的错觉及纠正》,《中国成人教育》, 2016年第12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青年   创业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