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四美”乡村建设的涉县探索

核心提示: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明确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夯实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为北方山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典型样本。为全面了解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与探索,近期,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农业部、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有关专家,专程到涉县进行专题调研。

发挥优势、挖掘资源,做活“六类”新村庄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美称,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千年古县,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涉县是沟通冀南、晋南、豫北的重要枢纽,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涉县共有17个乡镇、308个行政村。

近年来,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立足特色,挖掘内涵,强力推进环境整治,不断壮大乡村产业,村庄处处发生着“美丽蝶变”。

“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充分挖掘了本地独有的自然生态、特色农业和红色文化等资源,提出了‘太行山水、漳河画廊’的总体构思,以清漳河为轴线,着力建设清漳河谷美丽乡村,打造‘中国太行红河谷’,让每村每户靓在其中,乐在其中,富在其中。”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对调研组介绍说。  

据介绍,“中国太行红河谷”是邯郸市唯一一个省级片区,整个片区毗邻县城,沿漳河布局,并以两侧山脉为界,涉及涉城镇、河南店镇、固新镇、索堡镇、西戌镇等5个乡镇的45个村庄。

涉县以“山青、水秀、田韵、绿脉、文魂、村美”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彰显“山、水、红、古、田、庄、遗”地方特色,全力实施“一带三区多节点”工程。一带,即清漳河鱼米乡景观带,以清漳河为纽带,贯穿娲皇宫景区、129师司令部景区、工业遗址、生态谷国家农业公园以及传统村落。三区,即娲皇宫历史人文区、129师司令部红色旅游区和国家生态农业公园片区。多节点,即打造赤岸烽火、娲皇圣迹、五指禅山、山水连泉、寨上崖居、上温竹韵、常乐葡萄等多个主要的村庄和景观节点。

涉县赤岸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129师纪念馆所在地。去年以来,赤岸村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借着乡村的美丽变化,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老百姓尝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甜头。

调研组深入走访,不断感受着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从涉县政府主导优化布局引领“整体美”中,感受到了“美丽乡村怎么建,规划是关键”的重要性。涉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各村不同的地貌特征、历史积淀和发展现状等,确立了“一体联动、双线带动、四区打造、重点提升”规划思路,将重点村规划为山村风貌型、田园风光型、水乡风情型、产业带动型、旅游服务型、文化保护型等六种类型。

比如:涉县连泉村巧借“太行红河谷”省级片区精品示范村的契机,做活“山水文章”。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景观节点、培育富民产业、加强长效管护,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工作推进速度快、进展成效好,为北方山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新样本。

涉城镇寨上村依托传统文化,恢复传统“寨上崖居”,让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不仅美“面子”,还美到“里子”。“这里将来山上农家乐、河边渔家乐,不仅美乡村,还要富村民,让百姓笑在脸上、甜在心里。”涉城镇党委书记贾海波介绍说。

南庄村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利用新的生产手段,创新经营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生产和销售的有机结合,增加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而且通过创新生产模式,为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实现精准扶贫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体联动、政府主导,共建“四美”新农村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全国都在搞,无论是文化兴村还是旅游发展,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这样评价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涉县建设美丽乡村,既激发农村发展内生活力,又通过市场机制、政府投入和社会支持注入外部动力;既运用工业化信息化成果改造武装农业农村,又留住乡情乡愁,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协调推进。”调研组认为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体现在“四美”上下功夫。

政府主导优化布局引领“整体美”。针对个别地方还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改造轻传承、重物质轻文化等情况,涉县通过分层次、分区域、分重点,建立和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引领“整体美”。特别是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旅游一体化,围绕“山景、水韵、绿脉、文魂”,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则,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抢抓时间节点,高效快速推进“一路、两带、十节点”建设。“一路”即:连泉桥路;“两带”:东山采摘观光带、清漳河鱼米乡景观带;“十节点”:突出寨上村东山农家休闲体验、连泉村古村古巷古院落、石岗村休闲观光、庄上村水上漂游、赤岸村红色文化游等十个节点打造,明确具体色调,传承生态乡愁。充分做到规划合理,建设有数,道路明晰,未来可期的新图景。

精准定位优势提升发挥“资源美”。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当地的县情、乡镇情、村情,离不开自身的优势。涉县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立足农村、立足山区,挖掘传承特色文化。其中依托旅游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涉县建设美丽乡村成功的重要经验。在挖掘自身优势方面:一是突出“红”。依托129师司令部旧址,按照“再塑传统村落风貌,提升红色文化品牌”思路,发挥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二是突出“古”。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悠久的村庄历史,特别是众多的古寺庙宇等,保护和开发古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既留住“乡愁”,又增加时代特色。

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美”。产业强则乡村富、美丽久。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甚至会成为新一轮“空心村”。涉县通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目标,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康养业为抓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充分挖掘各种产业资源,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村庄经济活力。不仅解决了贫穷山区美丽乡村建设不扎实、底子虚的问题,同时通过“造血”、“输血”,真正打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任督二脉”。

提升素养道德风尚指引“心灵美”。建设美丽乡村,村民是主体,村民思想觉悟和文明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富而思洁、富而思美。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注重提升农村科教素养,培树农民道德风尚,实现农民增智,引导家庭、邻里和睦,促进乡风文明。通过创新形式,围绕春节、消夏、农闲时节,打造了“魅力涉县·和谐之春”、“红歌会”等农民文化活动品牌栏目。不仅塑造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核,也为进一步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优化布局、创新发展,凸显“红谷”新特色

调研组认为,涉县发挥优势、建设“中国太行红河谷”,是近几年我国建设美丽乡村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现,是北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方式方法上的一大创新。涉县“四美”乡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两点启示。

第一,战术定位,紧扣优势,夯实美丽乡村建设之基。涉县始终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融美丽乡村建设于旅游示范区建设之中,形成“太行山水、漳河画廊与革命传统相结合”的美丽乡村片区经验,逐渐叫响了“中国太行红河谷”的旅游品牌;融美丽乡村建设于特色农业建设之中,从根本上激发了动力,走出了一条“留村致富”的美丽乡村之路;融美丽乡村建设于乡村结构的改造之中,从乡村结构上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成为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涉县美丽乡村建设以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发挥村民的主动性为依托,为北方山区贫困区域的农村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从战术层面找到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

第二,战略致胜,优化布局,走好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预示着新一轮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建设美丽的乡村、建设可爱的家园,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指导。正因如此,乡村如何整体布局、房屋怎么设计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怎么规划、产业布局怎么统筹考虑等已引起人们的思考,新农村规划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彰显。涉县始终将整体规划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方方面面的考虑和统筹,做到了全县一盘棋,村村共发展;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旅游一体化,把规划建设目标定位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示范区、京津冀美丽乡村示范区、京津冀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太行山生态谷国家农业公园,将美丽乡村融于国家战略;这为全国各县市解决农村问题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益借鉴。

(课题调研组成员:陶建群    艾秀廷    焦杨    常嫦)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涉县   四美   乡村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