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背景:
近年来,房山区教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教育改革,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一个无缝的教育系统:即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体系,着力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与发展,构建以终身教育为引领的大教育发展格局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人民论坛组织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深入房山教育一线,对此进行专题调研。
十年探索,房山率先创建无缝教育系统
十多年来,房山教委始终坚持“终身教育”理念,注重思想引领和顶层规划,对幼、小、中、职、成教育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在体制、机制建立,体系构建,发展模式和对外合作方面不断创新,在国内率先构筑“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无缝教育系统,通过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维体的教育体系,实现了房山教育系统性、示范性、指导性、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所谓教育社会化,即指教育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层面,对人的培养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完成,这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而社会教育化,则是指学校教育发展与社会教育发展实现共生、联动,即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构建整个教育资源的互通、互联、共享机制。房山在探索实践“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体系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家庭、行政督导管理等功能,调动和利用一切具有教育影响的力量,着力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的目标。
目前,除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改革之外,房山区还在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学习型组织创建、乡镇成人学校业务指导、社会化考试服务六大领域进行全面深化;以“统筹、整合、合作、贯通、共享”为工作理念,推进教育系统整体改革,形成大教育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房山实际的创新、改革、发展之路。
两大亮点,房山实现教育资源共融共享
亮点一:多渠道、多层次、多维体的有效联动。
多渠道发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房山区统筹协调和整合调动了妇联、工会、科协、文委等各方力量,共同助推房山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体系建设。妇联积极参与做好家庭教育活动的配合,组织开展“学习型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活动,满足家庭的多元化需求,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了科学的家教观。文委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整合文化、艺术、科技等行业领域内资源,将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发展为基础教育、职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心或培训基地。工会发挥团体组织力量,将民间艺人、名师专家等社会优质专业人才,请进各乡镇社区成人培训基地及中小学校,有效增强房山区各种师资力量,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助力房山终身教育的发展,以此提升房山教育整体水平。
多层次联动,形成覆盖全年龄段、多社会群体的教育网络。房山区积极推进教育社会化,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小、中、职、成各类教育共同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中心开花、学前教育和职成教育两翼齐飞的局面。学前教育在北京市率先完成了乡镇中心园体制改革,公办园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走在北京郊区和全国农村地区前列;职业教育解决了“三校三制”历史问题,保留的两所均成为了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破解成人教育体制的难题,在各个乡镇均建立起具有独立法人的乡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并全部达到市级示范校的标准。构建起以成教中心为龙头、23所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以村校和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成为首批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区;建立起学习型房山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体系,成功争创了北京市学习型示范区。
多维体运作,构建社区、学校、家庭在内的全方位教育系统。房山区面向社区居民、家长团体和教师队伍等,开展了多种培训,实现了社会化教育。面向社区居民的各乡镇成人学校,培训课程丰富多样,提升了村民技能水平和整体素养,丰富了精神生活。面向家长团体建立的家长学校,通过落实《家长学校教学大纲》,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推进“家校联盟体”建设,切实提升家长的家教知识和科学教子水平,实现家、校、社会共同育人。面向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对内建立中小学学校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对外开展与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引入,提升在教育科研发展、课程建设、互动教研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