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单次博弈难以选择合作。只有重复博弈,人们才会选择与对方长期合作,诚信在这里既是合作的条件也是合作的结果。
重复博弈提醒各方,守信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不守信获得的利益。而在重复博弈中,信息的公开度很高,诚实、守信的做法被不断肯定和强化,失信的机会成本会增大。
人生旅途,一不小心,就会受骗上当,故需处处设防,尤以人来人往的车站与旅游景点需特别小心。
这样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前有青岛天价大虾事件轰动全国,一位旅客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该游客称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果结账时变成是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后有游客在海南旅游上当,该游客看旅游广告上标明了参团价450元,就报名参团,没想到一家大小上车后,却被导游要求收取8000多元费用,最后连身份证都被押上了。此类受骗事件,人们似乎已是见怪不怪。
景点如此,车站码头更是常常上演类似骗局。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火车站附近买的叫花鸡,敲开泥巴只剩纸!鸡呢?尽管后来在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的协调下,店子称是错把模型鸡卖给了赶火车去上海的刘大伯,并愿意以消法条款“退一赔十”,此事虽然解决,可并没有消除人们在车站容易上当的顾虑。
何以如此?这就涉及市场的诚信与重复博弈论。
市场是指一群具有相同需求的潜在顾客;他们愿意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卖主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这样的商品或服务是满足需求的方式。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参入市场的买卖双方或者多方以自愿平等的形式进行交易,这是一种理性人的公正博弈,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双方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双方才会选择诚信合作。否则,根据自利的人性,只要符合自己最大化利益的条件,就会选择背叛和骗人。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市场双方会选择诚信合作呢?只有在双方认为这样的选择是最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才会诚信合作。
市场也是一个参入各方博弈的过程,由于博弈论重视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辩证关系,大大拓宽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使其更加接近现实市场竞争,从而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也为现代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博弈论因此也成为近代显学。从约翰·纳什开始,在博弈论这座金矿中淘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数十位之多。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悖论。
这个例子正好说明,在单次博弈中,交易双方没有理由确认交易能够保持下去,对他们而言,选择不守信是效用最大行动。因此,单次博弈中,守信行为很少见。
车站与景点购物为什么容易受骗上当,虽然这里人群密集,但因为买卖双方大都是单次博弈,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加上信息不对称,卖方认为,一个匆匆赶车的旅客,不太可能因为店里货真价实,再回来买第二次,不太可能成为回头客,所以就想方设法蒙骗客人,许多旅客高价买了假货,也不太可能搭车赶回来讨公道,交易成本太大,许多人只好自认倒霉。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更加助长了车站景点购物的陷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猖狂。
人都是有理性的,而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即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如何做,将来会有什么好处,或者会有什么风险。
在任何博弈中,表现最好的策略是直接取决于对方采用的策略,特别是取决于这个策略为发展合作留出多大的余地,也就是下一步对于当前一步的影响有多大,即未来的作用。如果认为未来将难以与对方相遇,一般会选择只做一锤子买卖,不会顾及未来,许多人会选择背叛。车站与景点的商店,大都只是顾及眼前的利益最大化,他们也不会希望还有回头客。
因此,单次博弈难以选择合作。只有重复博弈,人们才会选择与对方长期合作,诚信在这里既是合作的条件也是合作的结果。
重复博弈是在相同的博弈条件下,把博弈活动不断的重复:假设双方进行的是无限次的重复博弈,博弈的结果就会达到守信均衡。在重复博弈中,有一个重要的定理,根据此定理,得出人们追求长期利益就会导致信任的结论。重复博弈提醒各方,守信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不守信获得的利益。而在重复博弈中,信息的公开度很高,诚实、守信的做法被不断肯定和强化,失信的机会成本会增大,一旦失信,将会面临没有人愿意与之合作的局面。
那么合作需要什么条件,美国学者艾克斯罗德在《合作的进化》一书中提出,第一、友谊不是合作的必要条件,即使是敌人,只要满足了关系持续,互相回报的条件,也有可能合作。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英两军在战壕战中遇上了三个月的雨季,双方在这三个月中达成了默契。互相不攻击对方的粮车给养,到大反攻时再你死我活地打。这个例子说明,友谊不是合作的前提。第二、预见性也不是合作的前提,艾氏举出生物界低等动物、植物之间合作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但是,当有预见性的人类了解了合作的规律之后,合作进化的过程就会加快。这时,预见性是有用的,学习也是有用的。
社会向合作进化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群体的合作性越来越大。艾克斯罗德在研究中发现,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第一、关系要持续,一次性的或有限次的博弈中,对策者是没有合作动机的;第二、对对方的行为要做出回报。那么,如何提高合作性呢?
首先,要建立持久的关系,即使是爱情也需要建立婚姻契约以维持双方的合作。火车站的小贩为什么要骗人?就是双方没有持久的关系。第二、要增强识别对方行动的能力,如果不清楚对方是合作还是不合作,就没法回报他了。第三、要维持声誉。第四、能够分步完成的对局不要一次完成,以维持长久关系,比如,贸易、谈判都要分步进行,以促使对方采取合作态度。第五、不要嫉妒人家的成功,“一报还一报”正是这样的典范。第六、不要首先背叛,以免担上罪魁祸首的道德压力。第七、不仅对背叛要回报,对合作也要作出回报。第八、不要耍小聪明,占人家便宜。
重复博弈才会产生长久的合作关系,才会减少交易成本,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
那么,如何减少单次博弈的风险,在买卖双方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第三方的外力加入就成为必要,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比方说,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等。这样,才能使市场有序性能保证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文化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