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传统文化视角下道德发展问题反思

核心提示: 我国的道德文化衍生自传统文化,人们在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深受蕴含在其中的道德文化的影响,并将之作为行为准则。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道德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社会矛盾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改变,我国的道德发展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摘要】我国的道德文化衍生自传统文化,人们在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深受蕴含在其中的道德文化的影响,并将之作为行为准则。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道德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社会矛盾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改变,我国的道德发展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德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的表现

个体与社会道德理性一致性问题。个体思想的觉悟便是个体的道德理性,社会的道德理性是指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系统,是社会必须遵循的最为基本和普遍的道德原则。尽管个体道德理性很难统一,但经过了不断地凝结和积淀,形成了社会的道德理性。道德理性对个体起到约束作用,主要是限制个体的欲望,这也是道德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理性对个体来说,是一种压制个人欲望的机制,要求个体行为必须符合集体的共同意愿,而不能产生背离行为,在这种压制之下,个体的道德理性是否能获得发展空间、是否与社会道德理性具有一致性,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普世价值与共同价值问题。普世价值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内涵,有人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定义为普世价值,也有人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普世价值。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群体间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但同时不同的族群能够在世界上共同生存和发展,这表明人们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上是存在相同之处的,这意味着人类社会是存在某种共同价值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一直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中建设一种共同价值,如儒家的“性善论”便是其中一种,孟子则认为当个体看到他人受到伤害时,便会产生恻隐之心,这种同情心每个人都有,这便是一种共同价值,社会个体都普遍认同的一种价值。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价值观,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因此道德发展问题也因个体价值观的不同而变得更为复杂,而拥有共同价值是减少道德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发展问题。市场经济因具备道德的合理性而被认为是高度自觉的道德经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它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由其物质基础决定,因此总体看来,人类的道德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过快的发展速度以及较短的发展时间使之本身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这也导致建立在它之上的道德发展出现一些问题。

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的原因

道德标准变迁。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个体在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大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价值评判。尽管社会个体基本的道德评价标准并不会有太大差异,但个体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千差万别,而个体的社会关系、经济情况的变化也会影响他的判断标准。其次,道德判断本身并没有永恒的统一标准,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一个道德评判标准能否成为社会道德评价标准,主要看其是否被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是否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一段时间内,一种道德评价标准是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且符合人们需求的,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会发生些许变化,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新的需求,这就决定了社会道德标准不可能永恒不变。

现实应对异化。人的道德行为是基于个人的道德习惯与道德认知而做出的反应,而非考虑普世价值观。思想价值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当社会的物质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并不存在永远不变的普世价值,只有相对普遍的价值。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为了和谐共存而形成了一种共同价值,这是一种有限度的价值统一,而非普世价值。即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传承和宣扬的真善美、仁爱等价值观,它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对于不同民族来说,仁爱与真善美的评判标准也有所不同。由于对普世价值的观念存在误解,也造成了一些道德发展问题。

市场经济与小农意识。我国一直以来都属于农业大国,而且自古代便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它的本质是物质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而在这种小农经济之上,我国也发展出小农意识。小农意识仅追求个人温饱,而不关注协作和交换,悠久的小农经济发展史让这种自私自利的本性根深蒂固。而我国目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人们具有规则意识、竞争意识与责任意识,这显然与小农意识相冲突。这种冲突也使得当代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念与传统道德评价标准产生矛盾。

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的促进对策

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具体来说便是要重新解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这样道德发展才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变化。首先,我们应改变传统文化中对舍生取义的高度推崇,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权益的维护,所以应提倡在不危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其次,要对传统文化中“仁”的概念进行解读,当代社会的“仁”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最后,要发展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现代价值观念的改变赋予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以新的内涵,这样才能够获得现代社会的认同,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

强调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造成了道德发展问题,所以在道德发展中需要强调人类在共同利益上有一致性,这能促进道德的发展。首先,要正确看待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在某种层次对某种主体适用。由于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不同的民族必然存在不同价值观,纵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其中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关注人的平等与自由、维护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些观念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我国传统文化也是从个体出发的。所以我们今天的普世价值是围绕个体的,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其次是要在生活中强调价值趋同,即人们要认同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并自觉遵守。个体因为环境、教育、经历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观,这是客观存在无法消弭的,但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而获得发展,而且在面对共同问题时,人们也需要协作去解决问题。人们要想团结取得协作,必须形成趋同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冲突,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加强文化中道德内涵的整合提升。首先,要在文艺作品中提升整合道德内涵。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各类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的内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对个体的现实生活起到指导作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能够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道德感化的作用。其次,要在教育中提升道德内涵。我国应整合道德教育内涵,提升道德教育方式。在道德教育中既要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内容,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在道德教育方式上,要更多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个体才能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道德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道德自律。最后,要在法律等制度化建设中关注道德内涵的提升建设。在社会管理中,法律与道德起到了相辅相承的作用,道德是法律建设的基础,而法律成为道德的准则。法律制度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德问题,为此,我国需要在法律制度建设中提升道德内涵。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①秦仪燕:《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责编/周晓燕  刘芋艺(见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传统文化   视角   道德   发展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