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历届G20峰会的不同议题

华盛顿峰会:拯救金融危机的“总指挥部”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可以说,正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历史性地把G20峰会推向台前,华盛顿峰会俨然成为了拯救全球金融危机的“总指挥部”。2008年11月15日召开的华盛顿首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深入分析了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共商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举措。

伦敦峰会: IMF成最大赢家

G20于2009年4月2日在伦敦紧急召开了第二次峰会,商讨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办法。此次峰会最大的亮点就是使IMF成为了最大的赢家。G20各国承诺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的资金,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计划。 

匹兹堡峰会:发展中国家有望“增票”

2009年9月24日,G20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了第三次峰会。此次峰会前,世界经济出现缓慢复苏迹象。因此,此次峰会着力在化解金融危机风险、减小复苏不确定性和促进全球经济稳健发展等方面达成基本共识。此次峰会的一大亮点是确定了世界银行和IMF两大金融机构的量化改革目标。此举顺应了国际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趋势,反映了新兴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望通过“增票”在世界经济事务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预示着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将迈出实际性步伐。

多伦多峰会:“减赤”达成共识

2010年6月26日,G20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第四次峰会。此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酵,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为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为防止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峰会主要讨论了包括经济可持续与平衡增长、金融部门改革、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促进全球贸易增长等四个主要议题,寻求合作应对之策,特别是把削减赤字做为主攻方向。

首尔峰会:核心诉求分歧加剧

可以用剑拔弩张形容2010年11月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第五次峰会。三极鼎立的格局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后的一时团结而变化,各自不同的核心利益诉求分歧依然很大。最终峰会对很多重要问题和敏感问题均未达成共识,留下了一份看似包容全部却又模棱两可的会议公报。

戛纳峰会:发达国家主导的局面有所改变

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召开的G20第六次峰会,成果丰硕,不仅承诺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而且通过了促进“增长和就业行动计划”,对于应对欧债危机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成果的取得,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强事前沟通、协调立场,在关键问题上集体发声的必然结果。

洛斯卡沃斯峰会:中国增资IMF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2012年6月19日,G20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第七次峰会。为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拥有足够资源应对世界经济领域的风险,增资成为本届峰会的最大亮点,与会各方承诺将IMF增资4500亿美元。作为IMF的成员国,增资是在履行国际义务;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增资也是在承担国际责任。因此,中国决定为IMF增资430亿美元。中国表现出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受到各方赞誉。

圣彼得堡峰会:向中长期增长和发展议题全面扩展

2013年9月5日,G20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议题多、范围广成为圣彼得堡峰会的重要特点。与以前的峰会议题相比,此次峰会不仅增加了能源问题,还增加了反腐及叙利亚等政治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因此,此次峰会打开了G20的转型之门,向发展议题全面扩展。 

布里斯班峰会:首次承诺全球经济增长目标

自圣彼得堡峰会以来,促进经济增长就始终是G20峰会的核心议题。2014年11月15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第九次峰会,以“增长、就业和抗风险”为主题,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全面增长战略、经济改革、就业、国际贸易、能源等议题。 

安塔利亚峰会:弱复苏时代重视增长和包容

2015年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召开的G20第十次峰会。安塔利亚峰会延续了峰会向中长期增长与发展议题全面扩展的趋势,将加强全球经济复苏与提高潜在增长率、提升弹性力与增进可持续性确定为优先议程。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议题   峰会